[实用新型]自动调节节水阀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57135.6 | 申请日: | 2009-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651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旭 | 
| 主分类号: | F16K47/00 | 分类号: | F16K4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冬涛 | 
| 地址: | 51063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节 节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流阀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够控制流量,同时不影响用水舒适度的节水阀。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节流实现节水目的的节水阀,由于结构复杂,相关零部件或配件较多,成产制作成本高,零部件或配件的损坏也会影响产品整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节水阀,它能够根据水压自动调节进水量,从而实现节水的目的。
自动调节节水阀包括内部沿纵向开具有进水通道的阀体,该阀体上开具有与进水通道相通的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口沿纵向间距设置有一个至少部分覆盖住该进水口的弹性挡板,所述弹性挡板与进水口之间形成侧向进水间隙。
所述进水通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外,其小端外端部为所述进水口,所述弹性档板与进水通道小端外端部之间间距设置并至少部分覆盖住该进水通道的小端外端部,所述弹性档板与小端外端部之间形成所述侧向进水间隙。
所述阀体外轮廓沿纵向呈阶梯状,所述阀体的大端为卡制段,所述小端与卡制段一体成形,阀体的小端设与进水通道相通的数个所述出水口,出水口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水通道的横截面积,所述进水通道纵向出水端封闭,所述数个出水口沿阀体小端周壁等距间隔设置。
所述弹性挡板与进水口之间形成有与弹性档板相配合的带状弧形限位槽,该限位槽与进水口及进水通道的大端相通,所述进水通道大端的纵向深度大于弧形限位槽的纵向深度。
所述出水口的个数为奇数个。
所述进水通道的小端为圆柱体,所述进水通道的大端为设置在进水通道小端两侧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表面为球体的一部分,所述弧形限位槽、弹性档板的长度方向与进水通道大端的长度方向在仰视方向呈交叉设置,弹性档板的宽度小于两凹槽之间的长度。
在于所述弹性挡板在垂直方向上完全覆盖住所述进水口。
所述阀体的大端为卡制段,所述小端为与卡制段一体成形的出水段,所述卡制段是纵向截面为梯形的圆椎体或多面锥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水口底部间距设置一弹性挡板,弹性挡板与进水口的间隙超出进水口面,这样弹性挡板在水压的驱动之下变形,减少进水口的的入水面积,从而进少水流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口开具在阀体的侧面上,也能起到激活水势,减少水压的作用,从而实现节水的目的。还有本实用新型阀体采用一体铸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节水阀的X轴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节水阀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节水阀的Y轴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节水阀包括阀体2和弹性挡板6:
阀体2采用一体铸造,阀体2外部轮廓呈阶梯状,阀体2中间纵向开有圆柱体进水通道5,阀体2包括圆台体卡制段22和圆柱体出水段23(阀体小端为出水段,阀体大端为卡制段),出水段23的侧面周边上开具有圆柱体出水口4,出水口4等间距分布在出水段23的侧面的同一水平面上,出水口4的个数为奇数个。卡制段22的形状上窄下宽,进水通道5一直垂直向阀体2底部延伸,卡制段22底面形成一个圆,然后以卡制段22底面形成的圆为圆心,在卡制段22分别挖出几个四分之一球体(当卡制段22的厚度不够时,球体可能会超出到出水段),这样就形成了进水间隙3,当然这里的形状不限于四分之一球体,可以是任意满足需要的形状,只要满足进水间隙3为阶梯状,其中进水口4为小端就可以,本实用新型仅以2个四分之一球体为例,但不仅仅局限于此。内腔靠近球体的最高位置部分仍然形成一个水平面的圆形,此圆形即为进水口1,再从阀体2底部向上挖空一圆弧限位槽7,限位槽7位于进水口1的正下方,宽度为进水口1的直径,并且垂直于2个四分之一球体的圆心连线,为了保证此节水阀在极限位置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进水空隙3纵向深度大于限位槽7纵向深度。
弹性挡板6位于限位槽7的正下方,其宽度与限位槽7的宽度一致,并且可完全覆盖限位槽7,这样弹性挡板6在水压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其形变范围为覆盖限位槽7的空间大小。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节水阀的最优实施方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旭,未经李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7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