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6443.7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30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君立;阮勤江;王治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鸿友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16 | 分类号: | F04B3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23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油气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机电产品,为了润滑、密封以及冷却的需要,常常使用液体状的机油。这些机油对运动副进行润滑,因此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同时,由于润滑油的存在而使得通过配合间隙所产生的泄漏量大为减少;最后,润滑油可以冷却压缩机的关键运动件如轴承、转子和气缸等等,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问题是润滑油在压缩机产生的高温影响下,往往以雾状的形式与高压空气混合在一起并一道高速排出压缩机的排气口,由此导致两个不利影响:首先是造成润滑油的浪费,其次是对输出空气的品质造成污染。因此,许多有油润滑的空气压缩机通常都配装有油气分离装置,以尽量将压缩机排出的油气混合物中的油与气分离出来。
油气分离装置一般都采用滤芯,利用滤芯的碰撞效应、亲和聚结效应将细小的油粒分离出来,通常情况下油气中的大部分油被滤芯直接分离并落入油池中,另外还有少量的油分离成液态状后停留在滤芯后的油杯中,此时若不及时将这些滤芯后的油引走将会由于气流的吹拂而造成二次雾化。有鉴于此,传统的做法是用一根吸管伸进滤芯后的油杯内,吸管的另外一端与压缩机的进气管相通,利用进气形成的负压将存油吸走,如螺杆压缩机就常常采用这种办法。为了防止压缩机停机时高压空气从吸油管逸逃,通常需要配装一个诸如电磁阀之类的控制阀,但对于那些小型空气压缩装置而言,无疑会增加操控的复杂性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目的在于一方面能实现有效分离出压缩空气中的机油,另一方面能可靠工作和方便操控,同时能降低生产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滤芯、油杯和分离伞,其特征在于进气口布置在分离伞的下方,油杯布置在分离伞的上方,油杯上开设有回油孔,分离伞的上端布置有导杆和密封环,所述回油孔、导杆和密封环构成一个回油阀并与油杯相联系;另外,在壳体的下端设有油池及泄油孔,分离伞的下端布置有控制阀与壳体下端的泄油孔相联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是,当压缩机工作时,高压的排气驱动分离伞向上运动,一方面使导杆和密封环关闭回油阀,迫使压缩空气必须经由滤芯穿过以实现油气分离,另一方面打开控制阀而使油池中的机油从泄油孔引走;当压缩机停机时,分离伞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并带动导杆回落,油杯上的回油孔打开,被滤芯分离出来并储存在油杯中的机油回落至油池,而此时控制阀则处于关闭状态。
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压缩空气做驱动力,其回油及泄油的结构简单可靠,因此油杯中的积油回流顺畅,无需特别操控,故可以实现可靠工作以及方便操控,并降低生产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在压缩机开机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在压缩机停机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在压缩机开机和停机时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封头2、分离伞3、滤芯4和油杯5,其中分离伞3为本实用新型特设的部件;分离伞3布置在油杯的下方,其上部布置有导杆6、其下部布置有阀杆11;与导杆6相对应,布置有密封环7并在油杯5上开设有回油孔8,由导杆6、密封环7和回油孔8即构成了一个与油杯5相联系的回油阀,需要指出的是,回油阀的结构还可以是常规的针阀结构、珠阀结构、簧片阀结构和膜片式结构等(图中未示出);与阀杆11相对应,在封头2上开设有泄油孔12,阀杆11与泄油孔12构成了用于油气分离器泄油的控制阀,同样需要指出的是,控制阀的结构也可以是常规的针阀结构、珠阀结构、簧片阀结构和膜片式结构等(图中未示出);当压缩机开机时(如图1所示),高压排气从进气口13进入油气分离装置,并将分离伞3向上吹起,由此带动导杆6和密封环7封住回油孔8,与此同时,阀杆11被带起并打开泄油孔12,一方面排气在碰撞分离伞3时分离出的润滑油通过泄油孔12排出油气分离装置,另一方面排气只能穿越滤芯4使得油气再次分离,分离后的干净气体从排气口14排出油气分离装置,而被滤芯4滤下的油则积储在油杯5内形成积油9;当压缩机停机时(见图2),分离伞3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并带动导杆6和阀杆11回落,此时回油孔8被打开,油杯内的积油9回落至壳体1下方,由于阀杆11封闭泄油孔12意味着控制阀关闭,于是壳体1的下方形成油池10。
显然,本实用新型利用压缩空气做驱动力,无需特别操控,其回油及泄油的结构简单可靠,故操控十分方便,并可降低生产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鸿友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鸿友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6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