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溶剂的烘干回收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56429.7 | 申请日: | 2009-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4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简甦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甦;余志君 |
| 主分类号: | B01D3/38 | 分类号: | B01D3/38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溶剂 烘干 回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溶剂的烘干回收设备,适用于烘干并回收分布在连续行进带状物上的有机溶剂,可广泛运用于涂布机、复合机、印刷机、滚涂线、上胶机等设备中,它涉及烘干、气体分离、防爆、换热、制冷、自动控制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对象是涂布机、复合机、印刷机、滚涂线、上胶机等类似加工设备。这些设备均具有以下特征:1、所加工的产品或产品基材是连续行进的带状物,如塑料薄膜、薄金属板等,一般采用收放卷机构实现连续行进,并在行进的过程中连续加工。2、所加工的产品或产品基材表面先利用设备的转移装置覆盖一层或多层物质,如油墨、涂料、胶水等,而这些物质在转移到产品表面前出于溶解、稀释、分散的目的需要添加一种或多种有机溶剂,这样才能保证转移的质量。3、有机溶剂只是加工过程所需耗材,并非最终产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转移覆盖完成后,所加工产品必须通过设备的烘干设备将有机溶剂挥发出来。
图1是传统单体式烘干设备示意图,一般运用于印刷机等有机溶剂烘干量较小的设备。带状物00从放卷机上放出,经过转移装置在表面覆盖所需物质,经带状物入口通道103进入烘箱11,热空气吹拂连续行进带状物00的表面,迫使有机溶剂挥发变成有机溶剂蒸汽,带状物00被烘干后经带状物出口104离开烘箱11,并被收卷机收卷完成加工过程。热风烘干装置10一般由烘箱11、加热器12、风机13、进风管14、进风风门15、回风管16、回风风门17、排风管18组成,环境中的自然空气通过热风烘干装置进气口101进入进风管14,进风风门15可改变进风量,空气经风机13加压及加热器12加热后进入烘箱11,吹拂连续行进带状物00的表面,迫使有机溶剂挥发变成有机溶剂蒸汽与进入烘箱11的空气混合后形成废气,废气中有机溶剂蒸汽的浓度一般低于0.3%(vol)。部分废气经排风管18从热风烘干装置排气口102排放到大气中,还有部分废气通过回风管16、回风风门17、风机13、加热器12加热后再回到烘箱,从而减少进入的新鲜空气量,降低加热空气的能耗。调节进风风门15与回风风门17可以改变进风、回风的流量及相互比例。
图2是传统组合式烘干设备示意图,烘干设备由多个烘干单元(A、B、C、D、E、F)级联组合而成,一般运用于涂布机等有机溶剂烘干量较大的设备。每个烘箱单元的组成与运作过程与图1所示的单体烘干设备相似(在各零件名称后加A,如11A等,以示区别),各单元的气流量及烘干温度均可独立调整,各单元排出废气汇集到排风管18后由排风风机19排放到大气中,此类设备废气量极大,通常每个单元的排放量每小时超过2000立方米,单台设备排放总量超过每小时一万立方米。
上述的烘干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直接排放导致污染;2、废气中存在极有经济价值的有机溶剂及大量的热量,不能化废为宝导致生产消耗过高,加工效益下降;3、为减少加热空气的能耗就需要减少新鲜空气的流量,但会导致有机蒸汽的浓度超过爆炸极限发生爆炸事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4、大量采用自然空气,使加工生产受制于气候环境,在环境气温较低时,加热所需能耗巨大,甚至无法满足烘干需要导致停产;5、自然空气中的尘埃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
作为上述烘干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案,使用活性炭或活性碳纤维对排放的废气进行吸附处理,可以将废气中大部分的有机溶剂回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气污染,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改进方案还存在以下问题:1、为控制装置成本需要降低废气流量,导致爆炸隐患更加突出;2、在废气处理过程中,还要额外消耗巨大的能源,运行成本较高;3、活性炭或活性碳纤维为耗材,需要定期更换,导致成本上升并影响生产;4、脱附处理过程会产生水污染;设备复杂、体积庞大,占用较多宝贵的生产场地,并使改造工程受到较多限制;5、无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及避免生产过程受环境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甦;余志君,未经简甦;余志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6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