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板送风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55805.0 | 申请日: | 200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699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姜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铨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F24F13/075;F24F11/02;F24F1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焕军 |
| 地址: | 519075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板 送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板送风机,特别是带有自动扫风的智能调速地板送风机。
背景技术
在多数高架地板机房中,大量的机柜呈列状排布,而通常情况,下出风制冷空调位于机房的一侧,普通的风道散热口不具备控制风量的功能,因此,距离空调近的散热口风量大,制冷效果明显;而距离空调远的散热口风量小,制冷效果差。因而造成机房局部热负荷密度过高、不均匀,距离空调远的机柜热量聚集,十分不利于机房设备的运行和安全。鉴于此种情况而设计出的带自动扫风的智能调速地板送风机,实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散热口的冷气均匀分布的地板送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地板送风机,包括
框架板,其用于支撑和固定地板送风机的下述其它部件;
步进电机,其固定在所述框架板内侧,其输出端的转动部分与扫风叶片联动;步进电机与智能调速器电信号相连;
扫风叶片,其位于下述风机的上方,由步进电机带动而左右自由转动;
断路器,其对接外部的单项电源,断路器作为地板送风机的电源总开关;
智能调速器,其分别与温度传感器、风机、步进电机电信号相连;
温度传感器,其探测周边某点温度,并以电信号方式返回给智能调速器;
风机支架,其固定在框架板上,并位于所述扫风叶片下方;
风机,其悬吊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上;
导流圈,其为无顶部和底部的柱状,导流圈安装在所述风机的周围,限制风机进风和出风方向,构成一个气流通道;
防护网,其为无顶部的桶状,防护网套在导流圈和风机的外部,防护网的下部位于风机的下方;
顶板百叶,其位于地板送风机的最顶部,其上平面与高架地板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地板送风机特别针对高架地板机房热密度不均的情况,根据各处温度差异提供不同的风量,克服机房局部过热,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其独特的设计能根据机房温度的差异智能的调节风机转速,并由步进电机联动的扫风叶片均匀扫风,从而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当周边探测点温度低于调速器设定温度A时,风机以最低速度转动,提供最小风量;当周边温度大于设定温度A小于设定温度B时,按照温度情况比例提高风机转速,提供适当风量;当温度大于设定温度B时,风机全速转动,提供最大风量。根据温度传感器探测到地板送风机两侧的温度差异,步进电机所带动的扫风叶片向温度较高一侧输出较多风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板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三个步进电机1、2、3以螺钉固定方式固定在内侧板(图未示)上,三个步进电机1、2、3的前端转动部分分别与扫风叶片4、5联动。步进电机1、2、3与智能调速器7电信号相连,左右做30°~120°转动。步进电机1、2、3的作用在于带动左、中、右三段扫风叶片4、5、6做固定角度转动。
扫风叶片4、5、6的中轴与内侧板嵌套,分别在步进电机1、2、3的带动下可左右自由转动。扫风叶片4、5、6的作用在于改变送风方向。
内侧板与框架板15用铆钉铆合。内侧板的作用在于支撑步进电机1、2、3和扫风叶片4、5、6。
断路器8以螺钉固定方式固定在外壳上,作为地板扫风机的电源总开关对接外部的单项电源。
智能调速器7以螺钉固定方式固定在框架板1 5上,智能调速器7分别与温度传感器9、风机10、步进电机1、2、3电信号相连。智能调速器7的作用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9的电信号,智能调节风机10的转速,并驱动步进电机1、2、3转动。
温度传感器9连接在智能调速器7上。温度传感器9的作用在于探测周边某点温度,并以电信号方式返回给智能调速器7。
风机支架13固定在框架板15内侧。风机支架13的作用在于悬吊支撑风机10,并防止较大异物掉入风机叶片的旋转空间。
风机10通过风机支架13固定在框架板上,风机10通过电信号与智能调速器7相连。风机10的作用在于将风机10下部的冷风向上抽送。
导流圈12通过螺钉固定方式固定在框架板上。导流圈12为无顶部和底部的柱状,导流圈安装在风机10的周围,其作用在于限制风机10进风和出风方向,构成一个气流通道。
防护网11通过螺钉固定方式自下向上固定在框架板上。防护网11为无顶部的桶状,防护网套在导流圈12和风机10的外部,防护网11的下部位于风机10的下方。防护网11的作用在于防止风机10将异物吸入风机叶片旋转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铨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珠海铨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58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