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气泡产生的插片式输液管调节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55365.9 | 申请日: | 2009-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985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庆强 |
| 主分类号: | A61M5/36 | 分类号: | A61M5/3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为 |
| 地址: | 51006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泡 产生 插片式 输液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调节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气泡产生的插片式输液管调节器。
背景技术
参阅附图7所示,是最常见的传统输液管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其由槽形壳体10和调节滚轮11组成,槽形壳体10的内底部为倾斜面12,调节滚轮11可沿设置在槽形壳体10两侧面的滑槽13移动,当调节滚轮11沿着滑槽13滑动时,可改变调节滚轮11下缘与倾斜面12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对输液管压缩或放松,达到改变输液管液体流量的目的;输液管在使用时,需要先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出,以防止气泡进入人体内;其具体的排气方法是:先移动输液管调节器的调节滚轮11至止流状态;然后将输液管的上部针头插入输液瓶内,用一只手将输液管上段屈曲在手中(接近墨菲斯管),用手按压上部的墨菲斯管排气,使输液瓶内的液体流入至液体充满墨菲斯管的1/3至1/2;再慢慢调节滚轮11,打开输液管调节器的止流功能;再慢慢放开屈曲在手中的输液管,使液体沿着输液管慢慢的向下流动,以便使输液管内的空气向下移动直至全部被排出;上述的几个动作必须配合熟练,否则就可能因为配合不好,在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对于产生气泡的输液管,还需要采取其它措施,将气体从输液管内排除,如果气泡过多,则需要重新进行排气操作,非常麻烦,而且需要训练有素才能做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申请了一项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218874.9,申请日:2008.11.4),“一种防气泡产生的输液管调节器”,通过在槽形壳体的底部增加外端向内倾斜的第二倾斜面,调节滚轮与第二倾斜面配合对输液管进行止流,从而防止气泡的产生。但是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两个斜面倾斜方向不同,一次成形时存在槽形壳体脱模难的缺点,给生产制造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防气泡产生的插片式输液管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防气泡产生的插片式输液管调节器,是由槽形壳体和调节滚轮组成,在槽形壳体的底部一侧设有外端向内倾斜的倾斜面,调节滚轮与倾斜面配合调节输液管的流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形壳体另一边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插槽,在两边的插槽之间插接有截流托片,截流托片与调节滚轮配合形成截流点对输液管具有止流作用。
上述的防气泡产生的插片式输液管调节器,其中,所述的截流托片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凸块,在插槽内设置有与定位凸块相适应的定位凹槽。
上述的防气泡产生的插片式输液管调节器,其中,所述的截流托片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凸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采用一插入式的止流片代替原设计中的第二倾斜面,
同样可与调节滚轮配合实现对输液管的止流作用,从而简化了槽形壳体的结构,使加工制造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截流托片与槽形外壳的插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使用状态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使用状态之二;
图7是传统输液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槽形壳体1、调节滚轮2、倾斜面3、插槽4、截流托片5、定位凸块6、定位凹槽7、输液管8、墨菲斯管9。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气泡产生的插片式输液管调节器,是由槽形壳体1和调节滚轮2组成,在槽形壳体1的底部一侧设有外端向内倾斜的倾斜面3,调节滚轮2与倾斜面3配合对输液管8具有调节流量的作用,槽形壳体1另一边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插槽4,在两边的插槽4之间插接有截流托片5,截流托片5与调节滚轮2配合形成截流点对输液管进行止流,截流托片5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凸块6,在插槽4内侧设置有与定位凸块6相适应的定位凹槽7,定位凸块6卡设在定位凹槽7内,使截流托片5更稳定地扣设在插槽5内。
具体使用时,参阅图5、图6所示,将本实用新型调节器的输液管8上端连接在墨菲斯管9的下部出口处,尽量使墨菲斯管9的出口与调节器的上部接近,使用时调节滚轮2移动至最上端,与截流托片5形成止流点,使输液管8处于止流状态(图5),然后按压墨菲斯管9,使输液瓶中的液体流入并充满墨菲斯管9下部和止流点之间的空间,这是由于调节器的截流托片5与调节滚轮2所形成的止流点紧贴墨菲斯管9的出液口,距离很近(而传统调节器的止流处不能做到紧贴墨菲斯管9的出液口,距离较长),按压墨菲斯管9向上排气后,输液瓶中的液体会快速流下,将墨菲斯管9下部和止流点之间的空气向上排出,往下移动调节滚轮2,使调节滚轮2远离截流托片5,使液体沿着输液管8向下流动,将输液管8内的气体向下排出,不会在输液管8内产生气泡,使用非常方便,基本不受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可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种快速操作的输液调节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庆强,未经陈庆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53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税控收款机
- 下一篇:一种纤维素原料酶解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