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4554.4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5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少华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盖 抽油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烟机,特别涉及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已经拥有一项专利号为ZL200720055660.5,专利名称为一种高效抽油烟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授权公告日是2008年8月20日。该专利的抽油烟机是竖直设置在炉灶上的,该专利的风机比传统抽油烟机的风机离灶台的距离近,故此具有抽油烟效率高的优点。该专利的抽油烟机的蜗壳风道底部连接有集油管,在壳体的底端设有与集油管相对应的储油杯,这样,蜗壳风道内的油就会沿着集油管流入到储油杯内,达到及时排出蜗壳风道中的油的作用。然而,由于该抽油烟机的过滤网下部没有设置排油设备,这样抽油烟机在工作的过程中,过滤网上的油就不能及时的排出,时间久了将会在过滤网上形成难清洗的油污,为此,有必要对该专利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过滤网油污少,便于清洁的带翻盖抽油烟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装有蜗壳风道和风机,在壳体前端装有顶端向前倾斜的连接体,在连接体上固定有带吸风口的面板,在连接体内设有前端与吸风口对应,而后端与蜗壳风道的进风口对应的进风腔,在进风腔的后端安装有滤油网,在进风腔下方设有回油孔,在壳体底部设有与回油孔相对应的储油槽,在连接体的进风腔内设有上端铰接在连接体上,而下端能通过吸风口伸到外界的翻盖。
如上所述的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在翻盖与连接体之间设有支撑杆。
如上所述的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在关闭时与面板之间形成吸风通道。
如上所述的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在连接体周边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壳体上的折边。
如上所述的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在翻盖内侧面底部设有照明灯。
如上所述的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在蜗壳风道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防护网。
如上所述的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安装在蜗壳风道内,风机包括电机及装置在电机轴芯上的风轮。
如上所述的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在壳体顶端设有与蜗壳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的出风座。
如上所述的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和连接体由金属制成,所述的面板、翻盖由玻璃制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翻盖也可以由金属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及时地排除掉经过滤油网后集聚在滤油网背面上的油,同时能够排掉未经过滤油网而集聚在连接体的进风腔内的油,这样避免时间久了冷却的油形成油污,从而使滤油网及连接体上的油分离彻底,便于清洁。
2、由于壳体上的面板向前倾斜,而设置在蜗壳风道中的电机和风轮又是水平安装,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放置在距离灶台相当近的位置,这样风机离灶台很近,提高了抽油烟的抽烟效率。
3、使用本抽油烟机时,可以不打开翻盖,此时油烟从翻盖周围的吸风通道被吸入。如果想提高抽油烟机的进风量,可以将翻盖向上打开,此时油烟被吸风口大量吸入。
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由金属制成,而面板由耐高温的玻璃制成,因此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低位安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翻盖打开后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翻盖打开后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4,图6,本实用新型介绍一种带翻盖抽油烟机,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壳体1,在壳体1顶端设有出风座11,在壳体1内装有蜗壳风道3和风机4,蜗壳风道3上设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该进风口31处设置有防护网10,该出风口32与出风座11相连通。所述风机4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安装在蜗壳风道3内,风机4包括电机41及装置在电机41轴芯上的风轮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少华,未经黄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45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