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横置式发酵搅拌槽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53409.4 | 申请日: | 2009-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4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炀;杨涵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杰炀;杨涵茹 |
| 主分类号: | B01F7/08 | 分类号: | B01F7/08;B01F15/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成明新 |
| 地址: | 528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横置式 发酵 搅拌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发酵搅拌槽结构,特别是用以制作有机肥料的横置式发酵搅拌槽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包括焚化处理、掩埋法或传统堆肥法等方式。采用焚化处理则需相当高的处理成本且有空气污染之虞;采用掩埋法则易产生甲烷而造成燃烧或爆炸的危险,此外还会造成地下水源污染的问题;采用堆肥法则需较大之堆置面积,除了容易造成空气污染与水源污的问题外,其更需要较长的堆置时间。
一般将有机材料,例如厨余、枯叶、稻草等等,埋置在土堆内;则有机材料会在埋置的土堆内发酵并且散出热量,以加速菌类繁殖及进行分解。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提供菌类一个良好的繁殖环境,而且也能够达到确实分解有机材料的效果,但其过程需要在经过数十个小时的干燥,然后再堆置二星期以上才能使有机物达到半腐熟阶段;接着才可以再进行后续的加工。因此整个有机肥料的制作耗时费工,其具有高成本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传统以埋置方式制作有机肥料具有费时、费工且成本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搅拌槽结构,特别是用以制作有机肥料的横置式发酵搅拌槽结构,以解决习知有机肥料的制作缺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横置式发酵搅拌槽结构,其包含一筒体,其具有一第一筒部及一第二筒部;一容置空间形成在该筒体的轴向;一热源是填注在该第二筒部内;一搅拌器组设在该筒体内且受驱动而进行搅拌及推动有机材料。
如此,有机材料放置在筒体内搭配加热与搅拌可以使得菌类快速繁殖及进行材料分解,以缩短有机肥料的制作时间。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制成有机肥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筒体 (11)第一筒部 (12)第二筒部
(14)容置空间 (16)入口 (17)出口
(18)出口 (20)搅拌器 (22)驱动装置
(24)、(25)螺旋构造 (32)夹层空间 (34)热源
(40)有机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中揭露一发酵搅拌槽包含一筒体(10),其包括一位于上方的第一筒部(11),以及位在下方的第二筒部(12)。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筒部(11)与第二筒部(12)结合后,于筒体(10)的轴向形成一容置空间(14)。此外一入口(16)开设于第一筒部(11)上且与容置空间(14)相通。一出口(17)位在第二筒部(12)且与容置空间(14)相通。
又一搅拌器(20)是组设在该容置空间(14)内,且一端与一驱动装置(22)例如马达连结。如此搅拌器(20)受驱动装置(22)驱动后可以产生转动运动。此外,搅拌器(20)的表面具有螺旋构造(24)。
参阅图2,第二筒部(12)为中间具有一夹层空间(32)的结构体,且热源(34)可以被填注在该夹层空间(32)内。其中热源(34)可以是电热器、热媒、热水、水蒸气,或上述物质的组合。
请参阅图3,有机材料(40)可以由第一筒部(11)的入口(16)置入容置空间(14)内。第二筒部(12)内所填注的热源(34)可以提供热能给容置空间(14)内的有机材料(40)。换言之,存活在有机材料(40)内的菌类快速繁殖及分解有机材料,且再搭配搅拌器(20)的搅拌作用,可使得有机肥料的制成时间大幅缩短。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出口(17)位在搅拌器(20)的前端,搭配搅拌器(20)的转动方向,可以将有机材料(40)推离出口(17)。
请参阅图4,当完成有机肥料被制作完成,可以调整变换搅拌器(20)的转动方向,使得有机肥料被推向出口(17)且落出。
请参阅图5,出口(17)可以开设在第二筒部(12)相对搅拌器(20)末端的位置。搭配搅拌器(20)的正反转,可推动/搅拌有机材料(40)远离出口(17),或接近出口(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杰炀;杨涵茹,未经陈杰炀;杨涵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34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空心圆柱双菱形径向反应器
- 下一篇:湿气再循环超音速气体净化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