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2638.4 | 申请日: | 200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520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庾永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中港宝田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0K13/04;F01N3/28;F01N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禹小明;张培祥 |
地址: | 529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能够减轻噪音污染和废气污染排气管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摩托车排气管安装在对应摩托车后轮的右侧,摩托车的排气管与发动机的废气排气口连接,通过排气管把废气排出,通常排气时的噪音比较大,一般需要在排气管上加设消声器来减少噪声,但加设消声器时又会产生比较大的排气阻力。但排气阻力并不是越小越好,排气阻力必须能提供一定的排气背压,不同阶段或工况的稳定排气背压才有利与发动机工作;一般情况下,排气背压必须要与发动机相匹配,而现有的排气管以及排气方式不能够有效的稳定排气背压,且未能有效地解决所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和尾气污染的环境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改善目前产品不足的一种摩托车,其噪音污染和尾气污染小,净化效果好,能提供稳定的排气背压与发动机匹配,提高摩托车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其排气管分为前排气管及后排气管;前排气管一端与发动机的废气排出口连接,另一端穿过谐振腔与消声器内的催化器连接;催化器的排气出口连接后排气管,其中所述的前排气管由多个弯曲管件构成,前排气管与发动机废气排出口的接触端面到催化器前端面的距离为850cm-910cm,前排气管的内径为18mm-25mm,这样的设计总体适宜,能够很好地与发动机匹配。
另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是:前排气管由至少两个“U”型形状管道组成,或者前排气管中部为螺旋盘状。该前排气管的管道设计成由多个新颖的“U”型组成的管道或其前排气管中部为螺旋盘状,能够缓解发动机的排出废气压力的变化,使废气进入谐振腔,能起到稳定发动机排气背压的作用,也能起到减少相应时刻压力的波动范围;而其结构中所设有的筒状催化器,能够进一步消除了排放尾气中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氢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基本消除了尾气排放污染,尾气排放可达到欧洲1#、2#、3#号地排放标准。
此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为:谐振腔呈中间宽,两端窄的橄榄球形状;消声器的排气口连接向下排出废气的钩形排气管道。谐振腔为橄榄球形状不但能够进一步缓解发动机的废气压力的急剧周期性变化及减少了相应时刻的压力波动范围,更可以减少排气阻力,并降低排气噪声,进一步稳定发动机排气背压。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调整、重量轻、成本低,其结构科学合理,噪音污染和尾气污染小,净化效果好;不但延长了排气管的整体使用寿命,降低排气管的制造和使用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新颖独特,产品的外形、规格、型号可以与现有的发动机产品完全匹配,便于适应市场的需求,利于普及应用。经过试验功率1.35KW-2.24KW,曲轴转速4534r/min-9043r/min的发动机功率提高大约1.2%-12%,燃油消耗率减少6%-11%,排气噪声降低3-5dB,大大提高了摩托车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排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排气管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摩托车,其排气管分为前排气管1及后排气管2;前排气管1一端与发动机的废气排出口连接,另一端穿过谐振腔3与消声器4内的催化器5连接;催化器5的排气出口连接后排气管2,其中所述的前排气管1由两个“U”型形状组成的弯曲管道构成,前排气管1与发动机废气排出口的接触端面6到催化器前端面8的距离为910cm,前排气管1的内径为22mm,催化器5的排气口连接同样呈“U”型的后排气管2,后排气管2也由两个“U”型形状组成的弯曲管道构成,后排气管2与消声器的排气口相通。后排气管2设有的“U”型管道内径为22mm;这样的设计总体适宜,能够很好地与发动机匹配。
此外,谐振腔3呈中间宽,两端窄的橄榄球形状;消声器4的排气口连接向下排出废气的钩形排气管道7。谐振腔3能够进一步缓解发动机的废气压力的急剧周期性变化及减少了相应时刻的压力波动范围,更可以减少排气阻力,并降低排气噪声,进一步稳定发动机排气背压。
通过测试曲轴转速为9043r/min,标准状态功率为2.12KW,标准转态扭矩为2.24N·M,燃油消耗率为413g/kw·h的发动机的整体性能,相比现有技术,标准状态功率提高12%,燃油消耗率减减少11%等,使摩托车的整体性能有了大大的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中港宝田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中港宝田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2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