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车座椅靠背倾斜度的简易调节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2544.7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658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华童幼儿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9/00 | 分类号: | B62B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215300江苏省昆山市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车座 靠背 倾斜度 简易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婴儿车靠背倾斜度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在婴儿车中,为提供婴儿具有更佳之乘座舒适性,婴儿车上的座椅靠背通常具有可调节其倾斜角度的功能,据此护婴者可依据婴儿的需要而将座椅靠背调整为婴儿平躺或坐立的适应角度。目前,市面上所见的婴儿车座椅靠背倾斜度的调节结构有多种,诸如拉绳控制调节式、金属杆架控制调节式及拉杆与拉绳给合控制调节式等等。然而,它们所存在的一个共性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均过于复杂,如此产生的问题是零部件数量多、产品组装繁琐而且增加婴儿车重量,不论是材料成本、零部件的管理运输成本还是产品生产组装成本都被节节提高,严重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婴儿车座椅靠背倾斜度的调节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婴儿车靠背倾斜度的调节机构,包括有婴儿车主体和设置于婴儿车主体中的手推架和座椅靠背骨架,该座椅靠背骨架的根部枢接于婴儿车主体上,于座椅靠背骨架与手推架之间设置有一用以调节座椅靠背骨架之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的下端枢接于座椅靠背骨架上,第二连接件的上端枢接于手推架上,第一连接件的上端则与第二连接件的下端彼此枢接形成收折结构,以及,于第一连接件上进一步设置有一用于抵住第二连接件侧面而限制其收折幅度的限位凸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塑料制成的片状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与第二连接件的下端彼此叠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主要系利用可展开和收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来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度,实现一种具有两种工作角度的简易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的零件数量非常少,仅有两个而已,不但结构非常简单、易于加工及方便组装生产,可大大节省材料成本、零部件的管理运输成本和产品生产组装成本等,而且其操作和使用亦非常简便、极具人性化,实仍非常具有市场竞争之结构设计。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侧视图,图中的调节机构处于展开状态;
图3是图2的另一状态示图,图中的调节机构处于收合状态;
图4为图1中M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0、婴儿车主体
10、手推架
20、座椅靠背骨架
30、调节机构
31、第一连接件
311、限位凸块
32、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婴儿车主体100和设置于婴儿车主体100中的手推架10、座椅靠背骨架20,其中,该座椅靠背骨架20的根部枢接于手推架10上,以及于座椅靠背骨架20与手推架10之间设置有一调节机构30。
具体而言,该调节机构30包括有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该第一连接件31的下端枢接于座椅靠背骨架20上,第二连接件32的上端枢接于手推架10上,第一连接件31的上端则与第二连接件32的下端彼此枢接形成收折结构,以及,于第一连接件31上进一步设置有一用于抵住第二连接件32侧面上的限位凸块311,以限制它们的收折幅度。其中,该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最好为采用塑料成型制成的片状结构,使第一连接件31的上端与第二连接件32的下端彼此叠合,以获得更轻的产品重量和更佳的运作性能。
详述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华童幼儿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华童幼儿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2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翻转驾驶室锁止机构
- 下一篇:机动车制动系统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