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体端部密封件和显影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50843.7 | 申请日: | 2009-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39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宋诗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新机电(东莞)有限公司;特新企业(香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G15/08 | 分类号: | G03G1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373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体 密封件 显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显影辊等承载显影剂的旋转体端部进行密封的旋转体端部密封件和具有这种端部密封件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通常采用如图9所示的电子照相方式进行图像的形成。在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时,通常采用碳粉12作为显影剂,通过显影辊13将碳粉12敷设到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感光鼓1沿旋转方向1a,即图9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为使其表面处于带电状态,感光鼓1周围设有充电部件2。对于充电部件2,在旋转方向1a下游侧设有显影装置3。在显影装置3的下游侧,设有与用于记录的纸4相接触的且位于纸4的下方的转印部件5。在充电部件2的上游侧,设有清洁部件6。纸4在与感光鼓接触后,被输送到定影部件7,通过加热辊8和加压辊9进行加热和加压处理。
对通过充电部件2使均匀地带上电荷的感光鼓1的表面进行光照射,在被光照射部分的电荷消失,形成静电潜像。照射光10如在激光打印机中为对应于应当记录的图像使发光强度改变的激光束,如在复印机中为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从显影装置3供给为带上电荷的碳粉12,使感光鼓1表面的静电潜像显现。碳粉的电绝缘性高,由转印部件5进行与碳粉相反极性的电晕放电,感光鼓1表面的碳粉被吸引并转印到纸4的表面。转印到纸4上的碳粉通过定影部件7的加热加压至熔融之后,被固定到纸4的表面。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的碳粉用清洁部件6除去,不会对通过充电部件2的带电产生障碍。
显影装置3在框体11内储藏碳粉12,通过与感光鼓1接触的显影辊13,供给碳粉12到感光鼓1上。为使框体11内的碳粉12高效地附着到显影辊13的表面,设有供给辊14。供给辊14一边接触到显影辊13,一边搅拌框体11内的碳粉12,输送碳粉12到显影辊13。为使相对于显影装置3的框体11旋转的显影辊13的外周上附着的碳粉层控制在一定厚度以下,用作为显影剂控制部件的刮刀15来控制。为使碳粉12带电,设有直流电源16a、16b。为使碳粉12顺利地从供给辊14转移到显影辊13,直流电源16a在电压绝对值上,被设定为高于施加到供给辊14的直流电源16b电压。
显影辊13的旋转轴为了可以旋转,其旋转支撑部存在可由细小的碳粉12通过的间隙。经由旋转支撑部泄漏的碳粉12会污染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且碳粉12也被浪费掉了。为了防止碳粉的泄漏,在显影辊13的外周面,沿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附近和旋转轴的部分设有密封件。
刮刀15在显影装置3供给以单组分碳粉作为显影剂的场合,具有控制附着在显影辊13外周面上的碳粉12厚度的重要功能。在显影辊13的轴线方向的两侧附近,来自刮刀端部的碳粉12易于旋转进入。通过刮刀15的厚度控制效果会受损。因此,刮刀15的端部同样需要设置密封件。
图10示出显影辊13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附近的密封状态,另一端侧也是同样的。也就是说,显影辊13在轴线方向的两端侧,轴17通过轴承18被可旋转地支撑到框体11。在显影辊13的外周面的两端,设有端部密封件19以便碳粉12不会从设在框体11侧壁的轴承18的部分泄漏到外部。在图9中,为简化起见,刮刀15作为框体11的一部分显示,实际上与框体11是分开的部件。刮刀15通过安装板20安装到框体11,安装板20用螺栓21固定到框体11上。在刮刀15端部的背面侧设有刮刀背面密封件22。对于显影辊13的端部密封件19和对于刮刀15的刮刀背面密封件22有部分重合,在接缝处容易产生间隙。
图11(a)和图11(b)示出从图10的右侧看到的截面构成。图11(a)示出从图10的剖面线A-A看到的状态,图11(b)示出从图10的剖面线B-B看到的状态。如图11(b)所示,端部密封件19与刮刀背面密封件22的接缝处由于容易产生间隙,所以碳粉容易泄漏。
图12示出在框体11中安装有显影辊13、端部密封件19和刮刀背面密封件22的状态下,将包含有刮刀15和安装板20的组装部件安装到框体11上的状态。如图13,端部密封件19具有两侧构造,在表面为毛毡层19a,里面为海绵之类的弹性发泡体层19b。在表面设毛毡层19a是因为有必要接触显影辊13的外周面并进行密封,减小接触的摩擦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新机电(东莞)有限公司;特新企业(香港)有限公司,未经特新机电(东莞)有限公司;特新企业(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0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余热利用节能脱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橡胶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