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移式停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0655.4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45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谭锦章;谭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锦章;谭国杰 |
主分类号: | E04H6/04 | 分类号: | E04H6/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 辉 |
地址: | 51026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移 停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装置,属于立体停车场和机械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的平移式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尤其舒适便捷的汽车,其机动灵活性也使两地相隔的距离被拉近,人们交往联系的动机也更加扩大,可是其汽车数量的递增超过有限空间所能承载的数量时,却会造成更多的不便。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地区,要寻找一停车场所或位置实非一件易事,有时汽车聚于一隅,交通更为阻塞不通,汽车辗转困难,因此亟需解决停车位置,而在马路面上停车有碍交通安全及占用行车车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停车环境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平移式停车装置,使其有效解决停车位置不足以及不合理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平移式停车装置,其包括:停车板架;分别在上述停车板架两边转动连接的侧翼桥板;停车板架的下面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所述第一轮组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前轮和第一后轮,所述第二轮组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前轮和第二后轮;带动上述停车板架在路面上滑动的联动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移式停车装置,其还包括:抵靠在道路的竖直面上的支撑立柱,上述第一前轮和第二前轮安装于该支撑立柱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移式停车装置,其还包括:安装于上述支撑立柱上的调整机构,通过该调整机构调整第一前轮和第二前轮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移式停车装置,上述联动轴是由人力、电力、齿轮传动或连杆带动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在路面上或者在路面上对应设置的导轨内滑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平移式停车装置至少具有的优点是:当汽车需要停车时,开到本平移式停车装置的停车平台上,通过平台下的轮子滑动平移到人行道上或车行道路上,实现停车。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的平移式停车装置与人行道边设置的导轨配合使用,用于专用停车场地以及道路地面以外的地方挖掘停车位。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移式停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移式停车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移式停车装置的停车状态示意图。
10:停车板架
20:侧翼桥板
30:第一轮组
31:第一前轮
32:第一后轮
33:支撑立柱
40:第二轮组
41:第二前轮
42:第二后轮
50:调节机构
60:联动轴
7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平移式停车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平移式停车装置包括:停车板架10、侧翼桥板20、第一轮组30、第二轮组40、调节机构50(图中未示)、联动轴60和导轨70。该停车板架10的两边转动连接有侧翼桥板20,以便需要停靠的前行或后行汽车沿着该侧翼桥板20行到停车板架10上。停车板架10的下面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轮组30和平行第一轮组30设置的第二轮组40。该第一轮组30的分别连接有第一前轮31和第一后轮32。该支撑立柱33的高度可高于第一轮组30的水平端的高度,以适应例如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高度差。该支撑立柱33抵靠在人行道的竖直面上,该支撑立柱33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前轮31,该第一前轮31放置于地面上,该地面与人行道路有高度差h。该第一前轮31设置为可调整高度的结构。该第一后轮32放置在道路上,如人行道上,或者在人行道上对应设置的导轨70内,该第一后轮32可在导轨70内根据需要前后滑动。
该第二轮组40与上述第一轮组30间隔一距离平行设置,并焊接在上述停车板架10的下面两侧,该第二轮组结构与上述第一轮组结构相同,连接有第二前轮41和第二后轮42,第二后轮42放置于道路上或者道路上对应设置的导轨7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锦章;谭国杰,未经谭锦章;谭国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0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