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膝保健治疗矫形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49505.1 | 申请日: | 2009-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钟厦;李晶;田晓冬;矫苏平;郑军峰;耿彩芳;刘翠娟;宗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A61H39/08;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健 治疗 矫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膝保健治疗矫形器,尤其适用于人体膝关节的康复保健。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公知的膝部康复产品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膝矫形器,这种膝矫形器主要的功能是用于稳定、保护膝关节,固定、限制膝关节,以及矫治膝关节畸形。然而,对于许多膝部损伤情况,康复保健而言,只是单纯的固定和限制功能是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另外,由于长时间的腿部固定制动会导致腿部肌肉萎缩,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不便和痛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可固定膝关节,又便于活动,重量轻,使用灵活且效果好的膝保健治疗矫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膝保健治疗矫形器,包括五行磁针,还包括由夹层布料可粘合在一起的上治疗带、中治疗带、下治疗带和将上中下三个治疗带依次固定为一体的内调节杆和外调节杆构成,内外调节杆上均设与治疗带相连固定孔,上下治疗带上设有多个安放五行磁针的小孔,小孔的连缘设有外包裹有橡胶套的金属环,以方便五行磁针的玻璃层与橡胶套环的凹凸摩擦卡在一起,中治疗带的内侧中,按照穴位的方式设有多个安放药灸的药灸小袋子。
所述上治疗带、中治疗带和下治疗带夹层布料内层为对人体皮肤无伤害的棉布,外层为弹性纤维棉,中间填充材料为弹性好,膨松度强的PP棉或回力棉;所述的内调节杆和外调节杆用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所述的多个安放药灸的小袋子有七个。
有益效果:可以在患者膝部受伤后的康复阶段提供一种方便的治疗方式,不仅能满足患者在膝部受伤时固定与限制膝关节活动、防止更大的损伤,而且能够在固定、限制膝关节以及腿部活动。能够更好的起到康复保健效果,还能够避免由于长期的固定和限制导致的腿部肌肉萎缩症状。尤其是将中医“针灸”疗法分别通过“磁针”与“药灸”的方式,与腿部脉络相结合,从而起到治疗保健的作用。在布料的选择上,内层材料由于是贴身穿戴,需选择透气性好、对人体皮肤无伤害材质,因此选用棉布,棉布本身具有独一无二的透气性和天然性;在中治疗带的内侧的药灸带材质为弹性纤维。在治疗带的中间填充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用PP棉、回力棉等一些弹性好,膨松度强的材质。在外层的材质上,主要有两种材质:在上、下治疗带的前侧的布料上采用合成纤维(尼龙、锦纶、涤纶等)一些绒性材质,强度高、耐腐蚀,且能使患者在视觉和触觉上得到温暖、温馨的感觉;后侧使用低温热塑板材,可塑性好、加工方便,可以使矫形器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兼具一定的刚性和韧性。考虑到患者的心理需求,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迎合不同的人群。其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便于活动,重量轻,使用灵活且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外部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内侧图。
图中:治疗带-1,中治疗带-2,下治疗带-3,内调节杆-4,五行磁针-5外调节杆-6,药灸小袋子-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包括由上治疗带1、中治疗带2、下治疗带3、五行磁针5和内调节杆4和外调节杆6构成,上治疗带1、中治疗带2、下治疗带3由夹层布料制成,上治疗带1、中治疗带2和下治疗带3夹层布料内层为对人体皮肤无伤害的棉布,外层为弹性纤维棉,中间填充材料为弹性好,膨松度强的PP棉或回力棉,内部可分为两层,一层为发热层,根据氧化发热的原理,患者可以自行控制开启孔控制温度;一层为草药层,草药的分子通过发热层的热量而扩散,五行磁针5对穴位起到治疗作用。
图3所示,上治疗带1、中治疗带2、下治疗带3两侧设有可粘合在一起的搭扣,通过内调节杆4和外调节杆6可将上中下三个治疗带依次固定为一体,内调节杆4和外调节杆6用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内外调节杆上均设与治疗带相连固定孔,上下治疗带上设有多个安放五行磁针5的小孔,小孔的连缘设有外包裹有橡胶套的金属环,以方便五行磁针5的玻璃层与橡胶套环的凹凸摩擦卡在一起。
图4所示,中治疗带2的内侧中,按照穴位的方式设有七个药灸小袋子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95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子青光眼治疗仪
- 下一篇:口吸式捡胚套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