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X射线管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48765.7 | 申请日: | 200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4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方五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新民 |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赵枫 |
| 地址: | 2151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射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X射线源组件,尤其是能尽量减少泄露辐射的X射线管头(即:包括高压变压器组件的X射线源组件)。
技术背景:
目前,公知的X射线管头一般构造是由X射线管外套(即:能防电击和防X射线辐射。带有辐射窗口的承装X射线管的容器)、高压变压器组件、灯丝变压器组件、X射线管、膨胀容器、电气接口等组成。而目前一般使用的膨胀容器一般为膨胀鼓。可是,能满足热膨胀容积(约500cc)的膨胀鼓直径较大(约120mm),其轴向长度较长(约100mm)。只能采取X射线管套侧面半潜式安装。此设计技术的不足之处是:1、由于膨胀鼓的结构特点,不易在X射线管套侧面设置整面铅屏蔽板,易使X射线管轴向方向的杂散辐射在膨胀鼓径向方向产生泄漏辐射。2、膨胀鼓结构采用侧面半潜式安装,在X射线管头长度固定的情况下,X射线管套长度受到限制,影响了X射线管套容积,亦减少了X射线管头热容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X射线管头在膨胀鼓径向方向易产生泄漏辐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X射线管头,该X射线管头的U形膨胀管能有效的防止X射线管轴向方向的泄漏辐射,同时可提高X射线管头热容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X射线管头,包括X射线管套外壳、高压变压器组件、灯丝变压器组件、X射线管、电气接口,在所述X射线管套外壳内部装有膨胀管,所述膨胀管的两端分别由膨胀管固定 箍固定在膨胀管导气柱塞和膨胀管柱塞上,所述膨胀管导气柱塞和膨胀管柱塞焊接在X射线管套侧板上,所述X射线管套侧板上固定有X射线管套侧护板,所述X射线管套侧护板的内部镶嵌有铅屏蔽板,所述X射线管套侧护板外侧覆盖有铝散热器。
为了使X射线管套左侧板与X射线管套侧护板固定更加牢固,所述X射线管套侧板上由紧固螺钉固定X射线管套侧护板。
为了使吸收内壁压强达到最佳效果,所述膨胀管形状为U型,且所述膨胀管的数目为两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少了X射线管头泄漏辐射对人员的危害,提高了X射线管头热容量,可延长连续使用时间减少临床风险,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向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中:1.膨胀管导气柱塞,2.铝散热器,3.铅屏蔽板,4.X射线管套侧护板,5.侧板,6.膨胀管固定箍,7.膨胀管柱塞,8.膨胀管,9.X射线管,10.X射线管套外壳,11.高压变压器组件,12.灯丝变压器组件,13.电气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给出的一种实施例,一种X射线管头,由X射线管套外壳10、高压变压器组件11、灯丝变压器组件12、X射线管9、电气接口13等组成,在 所述X射线管套外壳10内部装有两只U形膨胀管8,所述U形膨胀管8的两端分别由膨胀管固定箍6固定在膨胀管导气柱塞1和膨胀管柱塞7上,所述膨胀管导气柱塞1和膨胀管柱塞7焊接在X射线管套侧板5上,所述X射线管套侧板5上固定有X射线管套侧护板5,所述X射线管套侧护板5的内部镶嵌有铅屏蔽板3,所述X射线管套侧护板5外侧覆盖有铝散热器2。
由于X射线管套外壳10内充满变压器油,通过电气接口13施加加载因数时,由X射线管9套辐射窗口产生焦点X线辐射,供临床应用。在施加加载因数时,由于功率损耗,变压器油将产生较大温升,其正的温度膨胀系数使其体积膨胀,对X射线管套外壳10内壁产生压强,而所设置U形膨胀管8为可压缩的弹性器件,其内部充满气体,当变压器油由于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变压器油挤压U形膨胀管8,U形形膨胀管8内的气体由U形膨胀管导气柱塞1向外排除,使其体积缩小,从而吸收内壁压强保护X射线管套,使其免受损坏。同时为了减少了X射线管头泄漏辐射对人员的危害,安装有整面铅屏蔽板3和铝散热器2。
而为了使X射线管套左侧板与X射线管套侧护板固定更加牢固,所述X射线管套侧板5上由紧固螺钉固定X射线管套侧护板4;为了使膨胀管的气体排放更通畅,所述膨胀管柱塞7可由膨胀管导气柱塞1代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新民,未经王新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87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造锌铝复合梯形方阻薄膜的蒸发器
- 下一篇:薄膜快速制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