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型软包装超级电容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47786.7 | 申请日: | 200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5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黎彬兴;许谦;凌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双登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9/155 | 分类号: | H01G9/155;H01G9/08;H01G9/058;H01G9/0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 地址: | 22552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软包装 超级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尤其是介于电池和普通电容器之间的超级电容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圆柱型软包装超级电容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超级电容器又可称为超大容量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黄)金电容、储能电容或法拉电容,是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突破而出现的新型功率型电子元器件。它填补了普通电容器与电池之间的比能量与比功率空白,具有高至数千法拉的电容量,瞬间放电电流可达数千安培,同时还具有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宽的特点,是改善和解决电能动力性能应用的突破性元器件。
超级电容器化学电容器与传统的静电电容器不同,其电荷的储存不是通过电解质的极化,而是建立在电化学原理基础上。作为能量储存装置,电化学电容器储存电能的多少表现为电容量的大小。双电层电容器主要采用活性炭作为电极的活性材料,利用它超常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充电时,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溶液本体中的正、负离子分别向负、正极迁移,在正负极分别形成双电层,使得正极的电位上升,负极电位下降,正负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当充电完成外界电场撤消后,由于构成双电层的固、液相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使得离子不会迁移回溶液本体,电容器的电压得以保持。放电时外接电路将正负极连通,固相中聚集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在外接电路中形成电流,同时溶液中的离子也会迁移回溶液本体。所以,整个过程基本是一个电荷的物理迁移过程。
超级电容器与普通蓄电池相比具有以下不同的特性:
蓄电池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电位变化 由活性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决定 随活性物质的变化而变化
充放电电极电位变 如果不发生非热力学过程和物 电极电位随充电状态而发生变化
化 相变化,电极电位保持不变
电量储存方式 化学储能 物力储能
恒电位变化时 得不到恒流曲线 恒流曲线呈线性变化
恒流放电时电位变 存在放电平台,基本不变 呈线性变化
化
比能量 20~200Wh/kg 0.2~20Wh/kg
比功率 <500W/kg 1~10KW/kg
充放电次数 <2000次 >105次
目前超级电容器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有各种各样的外形结构和电芯制造结构:中国公开专利:专利号200510033986.3一种卷绕式超级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公开了一种方形卷绕软包装超级电容器,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效率高,但存在多个电容器串并联时复杂,比容量低;专利号200720065160.x一种软包装超级电容器,公开了一种叠片式软包装超级电容器,制作工艺简单,一致性好,但生产效率低;专利号200720067088.4大容量圆柱型卷绕式异向引出有机超级电容器,公开了一种圆柱型卷绕式轴向引出超级电容器,具有低等效串联内阻,容量大,漏电流小,寿命长等优点,但存在制作组装复杂,不适合于大规模工业生产,难以实现低成本化.综合这3项发明专利,都存在其不足之处.在本专利范围内发明一种具备以上3项专利优点的圆柱型软包装超级电容器,具有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易于组合成高电压、高能量的超级电容器,内部真空包装和异向引出极耳都能充分降低电容器内阻和漏电流,能够获得优异的充放电特性的超级电容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超级电容器制造不便、电容特性难以提高的问题,设计一种制造组装简单,电容特性好的圆柱形软包装超级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柱型软包装超级电容器,其特征是它包括涂覆有活性炭的正、负两个电极板1及夹装在正、负两个电极板1之间的隔膜2卷绕而成的圆柱形电芯7,所述的圆柱形电芯7的两端引出有分别与正、负两个电极板1电气相连的正、负两个极柱4,在所述圆柱型电芯7的两端及表面封装有封装膜6,封装膜6的封口处连接有注填电解液3的注液用PP管5,PP管5的入口端上封堵有胶帽。
所述的PP管5位于与圆柱形电芯7形状一致的圆柱形封装膜6的柱面上。
所述圆柱形电芯7两端的两个正、负极柱4位于圆柱形电芯7的外圆周上且径向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双登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双登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77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间歇循环方式的风道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纺纱行业的双滑道上罗拉轴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