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力釜的快开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47680.7 | 申请日: | 2009-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2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陆惠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惠琪 |
| 主分类号: | B01J3/02 | 分类号: | B01J3/0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128 江苏省无锡市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开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釜,具体地说是一种压力釜的快开机构。
背景技术
压力釜是用于汽车配件或精密浇铸件的模壳通过蒸汽加热进行脱蜡的容器。为便于模壳的进出采用快开门结构。原来的快开门致密靠法兰上的锁块与密封圈,法兰密封槽内无充气槽,密封圈进气不均匀,如开启不到位密封就达不到效果,现在法兰上增加充气槽通过进气使密封圈迅速从槽内弹出,顶着密封面使之达到密封效果,排气时能使密封圈迅速回到槽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压力釜的快开机构,为了提高设备安全性能,防止压力釜中途或提前打开门以及在未关好门时通气升压,造成蒸汽烫伤事故。本设备设置了一套可靠的安全连锁装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压力釜的快开机构,包括压力釜的内筒体与位于内筒体外面的外筒体,其特征是:在内筒体与外筒体上设置滑套,所述滑套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内筒体上,所述滑套的第二端安装于所述外筒体上,在滑套内有锁轴,所述锁轴的外端伸出所述滑套的第二端,在滑套内有弹簧,所述锁轴的内端与所述弹簧接触,在所述滑套的第一端设置用于定位弹簧的旋塞。
在所述外筒体上靠近滑套第二端的部位设置第一行程开关,在所述锁轴上设置挡块,所述挡块在所述锁轴移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接触;在所述外筒体的外面有限位支板,在所述限位支板上设置第二行程开关,所述锁轴在移动时其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接触。在所述滑套内设置密封圈。
所述外筒体的左端为封头,右端为釜盖;在外筒体上设置压力平衡外接口,在内筒体上设置压力平衡内接口,所述压力平衡外接口与所述压力平衡内接口利用管道相互连接,并在所述管道上设置球阀。在封头上设置人孔,在所述人孔上设置人孔盖。在内筒体的底部设置出蜡口与出水口,所述出蜡口位于所述出水口内,并且所述出蜡口及出水口均伸出所述外筒体。在所述外筒体的下面设置支座及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压力釜中安装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连锁功能的快开机构后,在开始工作时,只有当快开门达到预定关闭部位方能升压运行;在结束工作时,只有当容器内部压力完全释放,安全连锁装置脱开后,方能打开快开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压力釜的安全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与上述动作同步的报警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1、人孔;2、封头;3、压力平衡外接口;4、球阀;5、压力平衡内接口;6、内筒体;7、外筒体;8、吊耳;10、釜盖;11、出蜡口;12、出水口;13、支座;14、排污口;15、人孔盖;16、法兰;21、第二行程开关,22、锁轴,23、密封圈,24、弹簧,25、旋塞,26、滑套,27、限位支板,28、第一行程开关。
如图所示:压力釜的快开机构,包括压力釜的内筒体6与位于内筒体6外面的外筒体7,其特征是:在内筒体6与外筒体7上设置滑套26,所述滑套26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内筒体6上,所述滑套26的第二端安装于所述外筒体7上,在滑套26内有锁轴22,所述锁轴22的外端伸出所述滑套26的第二端,在滑套26内有弹簧24,所述锁轴22的内端与所述弹簧24接触,在所述滑套26的第一端设置用于定位弹簧24的旋塞25。
在所述外筒体7上靠近滑套第二端的部位设置第一行程开关28,在所述锁轴22上设置挡块29,所述挡块29在所述锁轴22移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28接触;在所述外筒体7的外面有限位支板27,在所述限位支板27上设置第二行程开关21,所述锁轴22在移动时其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21接触。
在所述滑套26内设置密封圈23。所述外筒体7的左端为封头2,右端为釜盖10;在外筒体7上设置压力平衡外接口3,在内筒体6上设置压力平衡内接口5,所述压力平衡外接口3与所述压力平衡内接口5利用管道相互连接,并在所述管道上设置球阀4。在封头2上设置人孔1,在所述人孔1上设置人孔盖15。在内筒体6的底部设置出蜡口11与出水口12,所述出蜡口11位于所述出水口12内,并且所述出蜡口11及出水口12均伸出所述外筒体7。在所述外筒体7的下面设置支座13及排污口14。
工作原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惠琪,未经陆惠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76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