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杆自动扶正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47341.9 | 申请日: | 200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8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朱利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无锡探矿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 地址: | 214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钻杆 自动 扶正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机施工过程中钻杆自动扶正机构,具体地说是用于解决长钻杆在施工过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偏摆的装置,属于工程机械(钻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钻机钻进施工过程中,频繁加接钻杆不光影响施工效率,而且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在高架旋喷钻机施工时,主副塔的总高度达15m,如何保证如此长度钻杆在施工过程中不因动力头旋转离心力产生破坏,并能实现上下自由滑动,是实现高架旋喷钻机高架高效率的主要技术保证,目前市场上一些现有的扶正装置复杂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更换方便,成本低,安全可靠,可以通过此装置扶持长行程钻杆进行稳定施工,可提高成桩质量和施工效率的钻杆自动扶正机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钻杆自动扶正机构包括立柱、吊环螺栓、扶正器体、吊紧螺栓、滚轮、轴承、第一隔套、第二隔套、轴承盖、轴、挡圈,槽钢焊接在立柱上形成一组导轨,吊环螺栓连接吊紧螺栓与扶正器体组成一个整体,在扶正器体的上下两侧焊接有四根轴,滚轮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轴上,在扶正器体上对称分布,轴上套有第一隔套、第二隔套,轴前端装有挡圈,用挡圈轴向固定,轴后端装有轴承盖,且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滚轮做成锥面结构,正好与槽钢的斜度相配,这样在上下滚动时整个扶正器便具备了自动对中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利用槽钢斜面结构自动居中,结构简单、实用;维护、更换方便,成本低;安全可靠,可以通过此装置扶持长行程钻杆进行稳定施工,且可提高成桩质量和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钻塔体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4所示,包括立柱1、吊环螺栓2、扶正器体3、吊紧螺栓4、滚轮7、轴承8、第一隔套9、第二隔套10、螺钉11、轴承盖12、轴13、挡圈14。
本实用新型立柱1为钻塔的立柱,槽钢5焊接在立柱1上形成一组导轨,整个扶正器通过上下4处滚轮在槽钢导轨内上下滚动。吊环螺栓2连接吊紧螺栓4将扶正器体3组成一个整体,在扶正器体3的上下两侧焊接有四根轴13,滚轮7通过轴承组件8安装在轴13上,在扶正器体3上对称分布,轴13上套有第一隔套9、第二隔套10,轴13前端装有挡圈14,用挡圈14轴向固定,轴13后端装有盖12,且通过螺钉11固定。
所述滚轮7做成锥面结构,正好与槽钢5的斜度相配,这样在上下滚动时整个扶正器便具备了自动对中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钻塔的立柱上焊有槽钢5作为导轨,扶正器底脚处装有4组滚轮与槽钢5导轨连接,滚轮7的外形做成与槽钢5相同角度并留有间隙,滚轮7通过一对轴承组件安装于轴13上,在扶正器体上对称分布,这样整个扶正装置便可始终保持居中在槽钢导轨中滚动滑行,扶正器体3下端和钻杆分流器连接,整个扶正装置处于自由状态,位于钻杆的最上端,实现钻杆的自动扶正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无锡探矿机械总厂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无锡探矿机械总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7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囊式液压卡盘
- 下一篇:下水道雨箅空气隔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