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空吹塑成型模头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47156.X | 申请日: | 2009-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6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钱贤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普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9/04 | 分类号: | B29C49/04;B29C47/22;B29C49/78;B29C47/92;F15B11/16 |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王道林 |
| 地址: | 2156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塑成 型模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中空吹塑成型模头。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中空吹塑成型模头,其结构包括:模体和设置在模体中的模套以及设置在模套中的模芯,模套与模芯之间设置有流道。这种模头一旦设计定型,其流道的几何形状就被固定下来,不可改变。定型的流道与实际生产需要通常都存在轻微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会随着加工速度的加快而被放大,在共挤的情况下,这一差异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在产量增加时,不同层次的融体分布会有明显的改变。由于流道的几何形状不会随生产线的运行速度的加快而变化,导致各共挤层的厚度公差会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到成品的质量;而且,流道壁不能按照纯线性的方式局部改变流道形状,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壁厚都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既不能通过减小局部壁厚来减轻重量,达到减小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又不能通过增加局部壁厚来增加其强度,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局部调整流道几何形状的中空吹塑成型模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中空吹塑成型模头,包括:模体和设置在模体中的模套以及设置在模套中的模芯,模套与模芯之间设置有流道,模套壁中活动穿设有至少一块径向的流道滑块,每个流道滑块与设置在模套外壁上的伺服油缸的活塞杆相连。
所述的模套壁中活动穿设有至少两块径向的流道滑块,所有流道滑块均匀布置在模套壁中,与之相对应,所述模套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相对应的伺服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局部调整流道几何形状,一方面满足了实际生产过程(尤其是共挤的情况下)对流道进行微调之需要;另一方面,可通过减小局部壁厚来减轻重量(通常可减轻10%),达到减小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在工业大容器上效果尤为显著;或者通过增加局部壁厚来增加其强度,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伺服油缸的液压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3是流道模块的布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与图3相对应的流道的两区减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与图3相对应的流道的两区加厚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流道模块的布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与图6相对应的流道的三区减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与图6相对应的流道的三区加厚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流道模块的布置结构示意图三。
图10是与图9相对应的流道的四区减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与图9相对应的流道的四区加厚流道。
图12是同向壁厚均匀的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2中:1、模体,2、模套,3、流道滑块,4、模芯,5、伺服油缸,8、流道,9、电机,10、油泵,11、伺服控制器,12、伺服阀,13、滤油器,14、电子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空吹塑成型模头,包括:模体1和设置在模体1中的模套2以及设置在模套2中的模芯4,模套2与模芯4之间设置有流道8,如图3所示,模套2的壁中均匀穿设有两块径向的流道滑块3,与之相对应,模套2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两个伺服油缸5,每个流道滑块3与伺服油缸5的活塞杆相连。实际应用时,如图6所示,模套2的壁中可均匀穿设三块径向的流道滑块3,与之相对应,模套2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三个伺服油缸5,每个流道滑块3与设置在模套2的外壁上的伺服油缸5的活塞杆相连;如图9所示,模套2的壁中还可均匀穿设四块径向的流道滑块3,与之相对应,模套2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四个伺服油缸5,每个流道滑块3与设置在模套2的外壁上的伺服油缸5的活塞杆相连。
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采用图2所示的液压控制原理,由伺服控制器11、伺服阀12、滤油器13、电子尺14构成的控制单元的数量与伺服油缸5的数量相对应。工作时,电机9驱动油泵10,为液压线路提供压力油,伺服控制器11根据电子尺14反馈过来的流道滑块3的位置,对伺服油缸5进行控制,即:控制伺服油缸5的活塞杆的伸缩,使得流道滑块3到达预定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控制,对于采用两块流道滑块3的模头而言,可以得到图4、图5或图12所示的流道结构;对于采用三块流道滑块3的模头而言,可以得到图7、图8或图12所示的流道结构;对于采用四块流道滑块3的模头而言,则可以得到图10、图11或图12所示的流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普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普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71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