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皿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46893.8 | 申请日: | 2009-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356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周根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根元 |
| 主分类号: | E04G5/02 | 分类号: | E04G5/02;E06C7/4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 地址: | 213016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脚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梯类、作业台类、迷你脚手架类登高作业用台架,特别涉及安装应用在这些台架脚部上的防滑脚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无论是单梯、人字梯、作业台或迷你脚手架,在使用中其撑脚(或称支柱)的底端与地面接触,撑脚相对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对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为了防止撑脚尤其是斜向撑脚在支撑时发生滑移,人们通常在撑脚端部安装橡胶、塑料等防滑材质制成的脚皿,以增大撑脚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
现有技术中,典型的脚皿为一整体的上端敞口的套状结构,其上部套装于撑脚底端上固定,而其外底面上设有防滑凸筋作为接地面。
上述结构的脚皿只能整体由软质的高性能的防滑材料制成,从而制作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使用寿命较短,这是因为脚皿为软质材质强度不高,而撑脚通常为管件,其底端管口嵌于脚皿中,一旦脚皿受压后变形,底端管口就直接抵在脚皿的内底面上,压力集中在底端管口与脚皿的内底面间,受力面小,在长期受压后其内底面易因撑脚底端管口的切压而破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脚皿,在保证防滑性的基础上,既降低制作成本,又延长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脚皿,由主体和防滑弹性套组成,所述主体上部为供连接撑脚底端的连接部,而主体底部周向上向外突设有凸边;所述防滑弹性套为上开口的套体,该防滑弹性套的上开口一周边沿上向内设有收缩翻边形成收口结构;所述防滑弹性套套于主体的底部将主体底面覆盖,其收缩翻边包覆卡箍于主体的一周凸边上固定;所述防滑弹性套的外底面作为接地面,其上设防滑凸纹。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可以是一套体,也可以是一塞体,当其为套体时连接部套接于撑脚底端上,而当其为塞体时,其连接部内嵌于撑脚的底端口中。
2、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的底面与防滑弹性套的内底面上对应设有相匹配的凹凸纹,主体的底面与防滑弹性套的内底面通过凹凸纹相嵌接触。以增加主体与防滑弹性套间的紧贴性,使防滑弹性套底面与主体的底面间没有相对位移,保证一直以主体的底平面与防滑弹性套的内底面接触,受力更加均匀。
3、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可由硬制材料制作,如PP。而防滑弹性套由弹性材料制作,如橡胶、软质PVC等。最佳制作过程是:先注塑制作出主体,然后将主体作为嵌件置于模具中再注塑出防滑弹性套。即防滑弹性套成型时即与主体结合为一体。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由主体和防滑弹性套两者组成,主体可由一般的硬质材料制作,而防滑弹性套可采用高性能防滑材料制作,这样既能达到良好的防滑的效果,又节省了高性能防滑材料的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2、由于本实用新型由主体和防滑弹性套两者组成,主体可采用强度较高的硬质材料,主体能受压不易损坏;而防滑弹性套又以内底面与主体底面接触,面与面的接触,也不易损坏防滑弹性套,进而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寿命大幅延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剖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弹性套的底面朝上的立体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主体;2、防滑弹性套;3、连接部;4、凸边;5、收缩翻边;6、防滑凸纹;7、凹凸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
一种脚皿,由主体1和防滑弹性套2组成。所述主体1为一套体,其上部为供套接于撑脚底端上的连接部3,而主体1底部周向上向外突设有凸边4,该凸边为向外凸设的两级结构。所述防滑弹性套2为上开口的套体,该防滑弹性套2的上开口一周边沿上向内设有收缩翻边5形成收口结构。防滑弹性套2套于主体1的底部将主体1底面覆盖,其收缩翻边5包覆卡箍于主体1的一周凸边4上固定。
如附图3所示,所述防滑弹性套2的外底面作为接地面,其上设防滑凸纹6,防滑凸纹6具体为斜向的线状凸筋花纹,此为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各种形状的防滑凸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根元,未经周根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6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