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颗粒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6344.0 | 申请日: | 200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337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黄振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尼尔金属(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7/04 | 分类号: | B08B7/04;B08B3/04;B08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颗粒清洗装置,尤其是涉及带状板材的微颗粒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行业对带状板材的清洁度要求很高,比如电脑行业。在产品制作时首先需要清洗材料使其清洁度满足一定标准才可以开始作业。当前,针对这方面材料清洗主要采用超声波有机溶剂清洗,比如在超声波槽中放置酒精,丙酮等有机清洗剂,通常采用几个清洗槽,材料经过一个个清洗槽使之最终达到要求的标准,在这个清洗过程中,对环境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清洗环境无尘度高,才不会影响清洗后产品的品质。该类清洗设备由于是采用一连串的超声波清洗槽构成,结构相对比较复杂,设备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要求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结构简单,不需要大空间的的微颗粒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颗粒清洗装置,其包括一带有箱盖的机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箱内设置有偶数列多个外壁柔软的可转动的滚筒,其中每两列滚筒组合为一个单元,所述每个单元的两列滚筒间的设置间距满足材料穿过两列滚筒之间时均可以与两列滚筒中的每一个滚筒外壁接触;在所述每个单元滚筒列两端的机箱壁上均开设有进料口及出料口。
所述滚筒具有一可盛放液体的第一空心圆柱体及包覆在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外侧周壁上的可吸湿的柔性物体;在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中心还垂直成型有第二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空心圆柱体的开口位于所述滚筒底部,在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数个小通孔;在所述机箱内底部成型有垂直的支撑轴,所述滚筒的第二同心圆柱体以可转动方式套设在所述机箱支撑轴上。
所述滚筒外侧周壁上的柔性物体为羊毛。
所述每个单元的两列滚筒均一一对应排列。
所述每列滚筒中靠近进料口端的数个滚筒外侧周壁的柔性物体带有清洗剂,靠近出料口端的数个滚筒外侧周壁上的柔性物体不带清洗剂。
所述每两列滚筒沿其材料进料方向被隔开为数个清洗小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微颗粒清洗装置,通过将数个滚筒按照一定顺序安装并使其可自由转动,进料端滚筒带有清洗剂,当材料通过进料口进入机箱并从两列滚筒间穿过经出料口收料时,随着材料按照一定速度从机箱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时,其带动两列滚筒自由转动,进料端带有清洗剂的数个滚筒转动对材料表面进行不间断清洗,靠近出料端的不带清洗剂的滚筒对材料表面进行不间断的擦拭清洁,使材料最终达到需求的清洁度;由于滚筒可拆卸式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机箱内,当滚筒脏时,可直接取下进行更换,更换下来的滚筒可经过清洗后再次利用;由于机箱带有盖子,在材料清洗过程中,灰尘不会进入机箱对材料造成二次污染。该微颗粒清洗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更换,且占地面积小,不受外部环境的清洁度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不带箱盖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微颗粒清洗装置,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图式进行说明,本微颗粒清洗装置包括机箱10,滚筒20,参看图1、图2、图3,其中:
机箱10,放置在一支架11上,机箱外形为一具有上方开口的长方体箱体,在上方开口处有一机盖(未图示)遮盖机箱,防止灰尘进入机箱内;在机箱内的底部上,沿机箱长度方向,设置有两列间隔一定距离的垂直支撑轴(未图示),且该两列支撑轴两两相对设置,其中每列设置有八个支撑轴,当然每列可以依据清洗的需要设置需要的支撑轴数,设置越多则清洗效果越好;在两列支撑轴两端的机箱端壁上垂直开设有供材料进出的进口和出口;本实施例设置有两列支撑轴,在实际情况中,也可以以两列为单元,设置多个单元的支撑轴,在每个单元两端的机箱壁上也同样开设有相应的材料进口和出口,如此设置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材料的清洗,可提高作业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尼尔金属(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尼尔金属(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6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