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管导管体温监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5752.4 | 申请日: | 200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韩传宝;黄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传宝;黄明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B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导管 体温 监测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体温监测装置涉及一次性医用耗材、温度传感器和数字显示器等领域,其特点是取消了传统生命体征监测所需的专用大型监护仪和重复使用的温度探头线,而改为一次性使用,既利于普及开展,又避免了交叉感染和放置温度探头所致的损伤。
背景技术
体温是人体四大生命体征之一,正常体温对维持人体各项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围术期由于麻醉药物、手术切口暴露、输液和手术室环境等因素常使患者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其中体温降低是围术期最常见的热紊乱现象之一,其发生率约为50%-70%,高龄和小儿患者更易发生。一旦发生了低体温而又没有及时发现,患者可出现麻醉苏醒延迟、免疫功能抑制、凝血功能障碍、伤口感染、住院日延长和病死率增加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围术期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量化体温,而且对发现和确诊严重并发症如恶性高热更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常以鼻咽、直肠和食管温度来反映人体中心温度,实际上,许多国外的专著均有明确说明,气管温度同样可以反映人体中心温度,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利用气管导管体温监测装置监测体温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临床上传统的玻璃汞式温度计多不适用麻醉手术患者,而用于监测鼻咽温和直肠温度的监护仪需要专门的导线和专用监测设备,价格相对高,使用专用的连接导线,必须重复使用,有交叉感染的可能,不能像心电图和血压那样常规监测,从而增加了麻醉手术患者的风险。该气管导管体温监测装置填补了这一空白,尤其适用于各种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的体温监测,监测探头的连接线内置于呼吸管路,减少与病人的连接线;温度显示部分可以微型显示仪单独显示,也可与大型监护仪融为一体一同显示,使用更加方便。该气管导管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伤、价格低,有利于术中体温监测的开展、普及和推广,从而增加了麻醉手术安全性,减少了围术期并发症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气管导管体温监测装置主要包括:气管导管1,气管导管1顶端侧面的温度探头2,埋藏于气管导管壁内与蓝色X线识别线相并行的温度探头连接线3,温度探头插口4,气管充气囊5,气囊充气口6,气管导管接口7,通过温度探头插口4与温度监测仪相连。
1、气管导管体温监测装置的特征:在一次性使用的气管导管1的前端,相对充气囊较远处,确保既能与气管壁相接触又能避开气流直接干扰处放置一个温度探头2,表面覆盖封装膜,膜周边与气管导管外侧面连接,温度探头连接线3由气管导管内壁引出,在气管导管的尾端通过温度探头插口4引出。温度探头插口4为标准型号,不仅能与单独的微型温度显示器连接,也可与大型监护仪中的测温设备连接。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均可放置温度探头。
2、数字显示器直接采用现有的手术用多参数监护仪,将气管插管的温度探头连接线直接插入监护仪温度探头插口.简单方便,既不需要额外增加其他的仪器设备,也减少了医疗成本.同时使用原有的仪器设备也确保了测量的准确度,保证了检测的安全性.
3、气管导管体温监测装置技术的关键是利用气管导管之便,将常用的电子体温监测装置按照气管导管的解剖结构进改造,并将其埋置在气管导管的壁上,发挥和临床常用电子测温仪相同的作用,既开发气管导管的用途,增加了临床监测内容,提高了医疗安全系数,又不增加操作难度。在实际操作上,行气管导管监测体温既简单方便,又切实可行。
4、呼吸道是生命的通道,患者的利益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设计上要严格把握气管导管的安全系数,在埋置温度探头的位置,既要保证监测的灵敏度,又要考虑不要划伤气管粘膜,以温度探头不突出气管导管的表面为宜;在埋置温度传感线和接头上要严格控制气道的密闭性,确保气管导管在温度监测上不漏气。
5、按照原气管导管上所有的国际标准尺寸,保留有易辨认的蓝色X光识别线,气管导管应要求无菌。
附图说明
附图为气管导管体温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使用时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妥善固定气管导管。
2.根据附图所示,气管导管1的顶端侧面放置温度探头2,由温度探头连接线3引出,通过温度探头插口4与多功能参数监护仪相连。
3.多功能参数监护仪型号为:如迈瑞PM-9000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传宝;黄明,未经韩传宝;黄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5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