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热隔音真空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5051.0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7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嘉宏 |
主分类号: | C03C27/10 | 分类号: | C03C27/1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2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 隔音 真空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尤其是一种隔热隔音真空玻璃。
背景技术
真空玻璃相对中空玻璃具有更优的隔热、隔音性能,且其外形相对于中空玻璃轻薄。目前真空玻璃的制造方法通常采用:切片→磨边→布点→合片→封边→抽真空→封口的方式完成。布点的目的是解决真空玻璃在大气压强下不变形的问题,即在一片玻璃的一面放置支撑物,目前普遍采用的支撑物为金属、陶瓷、玻璃和化合物等硬性材质,放置或粘贴在玻璃表面。
由于真空玻璃多为垂直使用,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外力作用及地球引力作用,支撑物易移位或滑落,采用粘贴或溶化的方式虽可解决支撑物移位的问题,但由于浮法玻璃表面并非完全平整且由于支撑物厚度的偏差以及每片真空玻璃支撑物放置位置的偏差,致使真空玻璃表面变形,使建筑物的整体视觉效果变差,且由于采用粘贴或融化的方式往往生产效率极低,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隔音真空玻璃,可有效防止真空玻璃表面变形,且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隔热隔音真空玻璃,包括两片平行相对的玻璃板,以两片玻璃板相对的一面作为玻璃板的内壁,两片玻璃板相互背离的一面作为玻璃板的外壁,所述两片玻璃板之间由密封物密闭粘合形成密封空间,其中一块玻璃板上设有抽气口,抽气口贯穿该一块玻璃板的内壁和外壁,所述抽气口部位的玻璃板外壁上设有密封管,密封管密封抽气口,至少一块玻璃板的内壁印刷布设有若干支撑物,所述若干支撑物支撑在两片玻璃板之间,所述密封空间和抽气口内为真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支撑物均匀布设在至少一块玻璃板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块玻璃板与其内壁上的若干支撑物烧结硬化熔为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支撑物可为圆点形图形、线性图形或其他图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玻璃板的材质为浮法玻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物的材质为玻璃、金属、陶瓷和硬性化合物中的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印刷布设支撑物的方式可为网板印刷、机器喷淋印刷或滚轮印刷,可采用人工作业或机器作业的生产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至少一块玻璃板的内壁印刷布设有若干支撑物,由于印刷技术在国内非常成熟,有效保证了各产品间的支撑物位置相同,重复性及视觉效果好,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支撑物与其所在的玻璃板烧结硬化熔为一体,支撑物可永久保持定位,有效防止了真空玻璃表面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隔热隔音真空玻璃,包括两片平行相对的玻璃板1,以两片玻璃板1相对的一面作为玻璃板1的内壁,两片玻璃板1相互背离的一面作为玻璃板1的外壁,所述两片玻璃板1之间由密封物2密闭粘合形成密封空间10,其中一块玻璃板1上设有抽气口3,抽气口3贯穿该一块玻璃板1的内壁和外壁,所述抽气口3部位的玻璃板1外壁上设有密封管4,密封管4密封抽气口3,至少一块玻璃板1的内壁印刷布设有若干支撑物5,所述若干支撑物5支撑在两片玻璃板1之间,所述密封空间10和抽气口3内为真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支撑物5均匀布设在至少一块玻璃板1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块玻璃板5与其内壁上的若干支撑物5烧结硬化熔为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支撑物5可为圆点形图形、线性图形或其他图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玻璃板1的材质为浮法玻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物5的材质为玻璃、金属、陶瓷和硬性化合物中的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印刷布设支撑物5的方式可为网板印刷、机器喷淋印刷或滚轮印刷,可采用人工作业或机器作业的生产方式。
制作一片本实用新型所述真空玻璃的步骤按如下顺序进行:
①、开介:将玻璃按设计裁出两块玻璃板1;
②、磨边钻孔:将玻璃板1四周打磨光滑后,按设计在设定玻璃板1上以钻孔方式形成抽气口3;
③、清洗:将玻璃板1清洗干净;
④、印刷支撑物:采用网印、喷印或滚印的方式按设计在设定玻璃板1的一面印刷支撑物5,印刷介质可为低玻粉、油墨、银浆、金属粉末或其他硬性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嘉宏,未经林嘉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5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硝基复合肥溶液造粒设备系统
- 下一篇:一种石英玻璃管高效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