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笔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3427.4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2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邹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垚 |
主分类号: | B43M17/00 | 分类号: | B43M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4011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笔筒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具用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筒。
二、背景技术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笔筒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直到现在,笔筒由于其实用性和装饰性,仍旧是书桌、办公桌上的必备文具之一。但是人们在使用传统笔筒时,不难发现传统的筒状笔筒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随着笔的增多和笔类型的多样化,每一个笔筒里都需要放置很多不同类型的笔,这样难免使得笔筒里优点杂乱无章;另一方面,在从笔筒中取笔时,往往不能很容易地找到所需要的笔。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易将笔分类插入和取出的新型笔筒。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笔筒,包括筒状本体,筒状本体的内部为空腔,在筒状本体的外表面间隔地设有插孔,插孔的孔径为5-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筒状本体由上至下分隔为4-8层,各层可绕筒状本体的中轴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筒状本体横截面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一种改进,所述筒状本体为硬纸板筒、木质筒或塑料筒。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笔筒,包括筒状本体,筒状本体的内部为空腔,在筒状本体的外表面间隔地设有插孔,插孔的孔径为5-8mm。在使用时将笔一一插入插孔中,避免了笔筒杂乱无章的现象,同时,使用者也可以按照笔的分类将笔插入不同区域的插孔中,在取笔时,可快速简便地找到想要的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筒状本体由上至下分隔为4-8层,各层可绕筒状本体的中轴转动。呈层分隔的笔筒更易于对笔进行分类,而且各层可以独立地沿中轴转动,在插笔和取笔时就更加方便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筒状本体横截面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笔筒在各层转动时保持平衡和稳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一种改进,所述筒状本体为硬纸板筒、木质筒或塑料筒。普通的硬纸板或塑料都可制成本实用新型的笔筒,材料节省,经济实惠。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筒状本体;2-插孔;3-中轴。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举例,不应被看做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笔筒,包括筒状本体1,筒状本体1的内部为空腔,在筒状本体1的外表面间隔地设有插孔2,插孔2的孔径为5mm。所述筒状本体1由上至下分隔为4层,各层可绕筒状本体1的中轴3转动。所述筒状本体1横截面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筒状本体1为硬纸板筒。
实施例2
一种笔筒,包括筒状本体1,筒状本体1的内部为空腔,在筒状本体1的外表面间隔地设有插孔2,插孔2的孔径为6mm。所述筒状本体1由上至下分隔为6层,各层可绕筒状本体1的中轴3转动。所述筒状本体1横截面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筒状本体1为木质筒。
实施例3
一种笔筒,包括筒状本体1,筒状本体1的内部为空腔,在筒状本体1的外表面间隔地设有插孔2,插孔2的孔径为8mm。所述筒状本体1由上至下分隔为8层,各层可绕筒状本体1的中轴3转动。所述筒状本体1横截面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筒状本体1为塑料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垚,未经邹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3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