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级式驱动轴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3215.6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6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宿佳敏;王凯;田永义;宋峰;宋茂志;李明;李宏声;徐业苍;林引婵;刘斌;束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22 | 分类号: | B60K17/22;F02D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级 驱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轴总成,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驱动轴大多使用在前轮驱动汽车上,除了可传递由变速箱来的动力到左右两前轮外,还需配合转向角度的改变。驱动轴总成包括一个传递扭矩的旋转轴,其一端连接有滑动节,滑动节的另一侧轴连接于变速器上;该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节,固定节的另一侧轴连接于车轮毂上。
前轮驱动汽车的动力,要从由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组成的动力总成依次通过滑动节、旋转轴、固定节直接传送到前轮。由于前轮既是驱动轮,又是转向轮,转向时偏转的角度很大,因此前轮驱动汽车用的固定节和滑动节一般都采用等速万向节。
现有的滑动节沿着轴向可以滑移伸缩,以补偿驱动轴轴向长度的变化。当地面高低不平,导致车辆车轮也抬高或下降,这时就需要滑动节通过改变自身的长度来调节驱动轴轴向长度的变化。
汽车在正常行驶工况下,传统的驱动轴仅通过滑动节的滑移就能满足车轮的运动要求,但是无法满足车轮的大范围的运动需求。例如沙漠车经常会遇到较高的沙丘导致车辆车轮大幅度抬高,这时普通的滑动节无法来达到车轮的运动要求,即使通过滑动节的设计来增大驱动轴运动范围,也存在由于留有的滑移余量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不改变现有的固定节和滑动节的基础上,可以满足车辆车轮在极限工况(即滑动节的滑移量不满足使用要求)下的使用要求的驱动轴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两级式驱动轴总成,包括:滑动节,所述滑动节轴连接于变速器上;固定节,所述固定节轴连接于车轮毂上,所述滑动节和固定节之间设有用以调节两者相对轴向距离的二级辅助滑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辅助滑动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滑动节一端的轴套和固设于所述固定节一端的轴,所述轴套套接于所述轴的外侧、并可相对轴向移动,所述轴套与轴之间为花键配合,用于传递两者之间的扭矩。所述轴套与轴之间设有用以阻碍两者相对移动的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的阻尼大于所述滑动节自身内部阻尼。
再进一步地,所述阻尼件为套接于轴与轴套之间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一端通过一卡箍紧固于所述轴套外侧,所述橡胶套的另一端套于轴外侧,并与轴之间为紧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套与轴之间的卡紧端的横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半圆环形卡紧端的两个端面都与轴紧配合。所述橡胶套的卡紧端与轴套的端面之间设有钢套,所述钢套的硬度大于橡胶套的硬度。
或者,所述阻尼件为设置于轴套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轴的顶端,另一端抵接于轴套内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不改变现有的固定节和滑动节结构,使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轴总成能适用于目前常用的各种前轮驱动汽车;
(2)在实现传统驱动轴的功能外,增大了驱动轴的适应性,可满足车轮大范围的运动需求,解决了驱动轴在车辆各种极限行驶工况中由于运动范围大所导致的驱动轴滑动节端滑移量不足的问题。
(3)结构简单、可靠,适用于类似沙漠车等经常在极限工况下行驶的车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两级式驱动轴总成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两级式驱动轴总成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
1 滑动节 2 固定节 3 轴套
4 轴 5 花键 6 橡胶套
61 卡紧端 7 卡箍 8 钢套
9 弹簧 X 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两级式驱动轴总成,如图1和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包括轴连接于变速器上的滑动节1和轴连接于车轮毂上的固定节2,该滑动节1和固定节2都采用现有技术的等速万向节即可,即滑动节本身可以沿其轴向X滑移伸缩,以补偿驱动轴轴向长度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一改现有技术的滑动节1和固定节2之间的刚性连接,而使所述滑动节和固定节之间设有用以调节两者相对轴向距离的二级辅助滑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32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套
- 下一篇:直联式小四轮拖拉机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