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钳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3200.X | 申请日: | 200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727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泉明 |
主分类号: | B25B7/00 | 分类号: | B25B7/00;B25B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钳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类的手工工具,尤其是一种钳子。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钳子的主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钳子的A-A截面图,从图中可见,铆钉(5)和铆钉帽(6)与钳身(3,4)均紧密接触,它们之间没有空隙,这种结合方式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钳子在生产完成后会经过淬火这一道工序,是为了提高钳子自身的强度,淬火后的铆钉表面存在一定氧化皮,在使用过程中钳身(3,4)和铆钉(5)的接触面容易磨损,铆钉(5)和钳身(3,4)磨损后会产生一定量的细微金属碎屑,这类金属碎屑在铆钉(5)和钳身(3,4)紧密接触的情况下没有空隙可以让其藏身,因而金属碎屑会残留在铆钉(5)和钳身(3,4)之间的局部部位,这又会加重铆钉(5)和钳身(3,4)的磨损,容易出现“冒黑油”现象,时间长了就造成钳子手柄(1,2)的晃动,影响使用。
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钳子的受力示意图,由图中可知,与钳身(3,4)紧密接触的铆钉(5)主要受到来自两个钳身的切线方向的剪切力。经过一定时间的磨损后,由于金属碎屑在铆钉(5)和钳身(3,4)之间的局部残留,会使得铆钉(5)的轴B不再竖直向上,这会造成铆钉帽(6)的圆台形侧面(7)与钳身(3,4)的接触面不能够完全贴合,从而铆钉(5)的受力状况发生改变,使得铆钉帽(6)的圆台形侧面(7)承受的剪切力变大。此时,初步加工好的钳子经过淬火工艺的时候,铆钉(5)极易变形或被拉长,从而影响使用寿命。
现在普遍使用的改进方法是通过加强铆钉(5)和钳身(3,4)接触面的强度来克服此问题,防止铆钉(5)发生变形,但这种思路非常具有极限性,因为铆钉与钳身所选用的材料受到较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钳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钳子的铆钉易损伤、形变、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措施来完成的:
一种钳子,包括右手柄、左手柄、和右手柄相连的上钳身、和左手柄相连的下钳身,上下钳身通过铆钉相连,铆钉的顶部为铆钉帽,铆钉帽周围为圆台形侧面,铆钉与钳身之间有间隙,间隙与其上下两端的容屑间隙连通,容屑间隙是由钳身、铆钉和铆钉帽围绕的空间组成的。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将原来铆钉和钳身紧密接触的配合改成了细微的间隙配合,使得铆钉帽的圆台形侧面与钳身能够完全贴合并承受剪切力,使用过程中铆钉主要的受力面由铆钉的侧面变为铆钉帽的圆台形侧面,铆钉的侧面变为次要的受力面,使得铆钉和钳身的磨损也将大大减少,铆钉的拉长变形现象将得到很大改善,同时由于容屑间隙的存在可以容纳由于磨损造成的金属碎屑,金属碎屑可以通过铆钉和钳身之间的间隙进入两端的容屑间隙,减少因碎屑引起的恶性磨损,使得钳子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同时,如果根据钳子的具体情况,将铆钉进行真空淬火,杜绝铆钉表面氧化皮的产生,这样还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杜绝“冒黑油”的现象。
进一步,铆钉与钳身之间的间隙为一圆环形间隙,该间隙的外圆环半径与内圆环半径差不大于0.02mm,半径差如果过小,金属碎屑可能容易卡在间隙中,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半径差过大,铆钉的侧面将不再受力,使得所有的剪切力都集中在铆钉帽的圆台形侧面,这样也会减少钳子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容屑间隙为一环形间隙,其横截面为一直角梯形,这样的结构不仅起到很好的容屑效果,同时加工也比较容易,实际加工中只需要把铆钉帽之间的铆钉的横截面的直径做得小一些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增加了铆钉与钳身之间的间隙以及容屑间隙,能使得摩擦产生的金属碎屑落入容屑间隙,减少因碎屑引起的恶性磨损以及铆钉易损伤或发生形变等缺点,大大延长了钳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钳子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钳子的A-A截面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钳子的受力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钳子的A-A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钳子的受力示意图。
图中
(1)右手柄 (2)左手柄 (3)下钳身
(4)上钳身 (5)铆钉 (6)铆钉帽
(7)圆台形侧面 (8)间隙 (9)容屑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泉明,未经徐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3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炭竹纤维
- 下一篇:多功能磁控溅射连续镀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