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库门专用空心轴铰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2867.8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199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胡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中华 |
主分类号: | E05D7/00 | 分类号: | E05D7/00;E05D11/00;E06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4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库门 专用 心轴 铰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用铰链,特别是一种金库门专用空心轴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库门专用铰链装置,其轴芯与通常的铰链轴芯一样,均是实芯而没有中空的内腔。随着金库门的制造技术不断采纳新颖的防盗、防爆、防切割技术的需要,正如《金库门通用技术条件》5.13条款所述,金库门的基本结构为门框、门扇、日闸门、机械密码锁、专用锁及锁的执行机构,根据使用需要,可设定时锁,防盗电子锁、安全重锁装置,报警信号传输装置,自动灯光系统,门道踏板自动升降系统等机构。显然,安装新颖的电控锁具、报警系统、灯光系统在金库门门扇上或门扇内部,均需要多根成束的电气、电子传送线通入门扇内部。现有技术是在金库门门扇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进线孔,由于金库门门扇在使用中需要经常开闭转动,往往造成对多根成束的电气、电子传送线的牵扯挤轧,甚至磨损压断。从而影响了定时锁,防盗电子锁、安全重锁装置,报警信号传输装置,自动灯光系统,门道踏板自动升降系统等机构的正常使用。由此可见,设计一种可以让多根成束的电气、电子传送线安全可靠地进入门扇内部的金库门专用空心轴铰链装置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可以让多根成束的电气、电子传送线安全可靠地进入门扇内部的金库门专用空心轴铰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库门专用空心轴铰链装置,包括轴芯,套接于轴芯外周的使用时固定于金库门框的定套,联结于轴芯外周的使用时固定于金库门的动套,套接于轴芯外周配合动套用的铰链盖,套接于轴芯外周配合紧固铰链盖用的紧固套,配合于定套与动套之间的大推力球轴承,套接于轴芯外周联结动套用的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套接于动套内腔位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之间的衬套,套接轴芯外周配合调节圆锥滚子轴承松紧的调节套,其特征是轴芯内腔设计有中空走线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取如下的进一步措施来实现:
所述的中空走线管道顶端的轴芯与定套上设计有锁定键槽。此设计的效果是当锁定键槽槽内配合有锁定键后,就会对具有中空走线管道的轴芯经铰链定套,锁定于金库门门框上无法转动,从而保护经过中空走线管道的多根成束的电气、电子传送线不会因轴芯的转动而磨损。
所述的中空走线管道顶端的轴芯内腔配合锁定键槽设计有管径大于走线管道的进线口。此设计的效果是当锁定键槽槽内配合有锁定键后,不因锁定键的阻挡,多根成束的电气、电子传送线仍然可以方便顺敞地进入中空走线管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得到的金库门专用空心轴铰链装置,经试用显示出如下优点:在保证金库门门扇正常开关的使用状态下,让多根成束的电气、电子传送线安全可靠、方便顺敞地经轴芯中空走线管道地进入了门扇内部,不会出现对多根成束的电气、电子传送线的牵扯挤轧,甚至磨损压断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主题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细节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金库门专用空心轴铰链装置,包括轴芯1,套接于轴芯外周的使用时固定于金库门框上的定套2,联结于轴芯外周的使用时固定于金库门门扇上的动套3,套接于轴芯外周配合动套用的铰链盖4,套接于轴芯外周配合紧固铰链盖用的紧固套5,配合于定套与动套之间的大推力球轴承6,套接于轴芯外周联结动套用的一对圆锥滚子轴承7,套接于动套内腔位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之间的衬套8,套接轴芯外周配合调节圆锥滚子轴承松紧的调节套9,其特征是轴芯内腔设计有中空走线管道11。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保证具有中空走线管道的轴芯强度,应适当加大轴芯的外径。
所述的中空走线管道11顶端的轴芯1与定套2上设计有锁定键槽12。
所述的中空走线管道11顶端的轴芯1内腔配合锁定键槽12设计有管径大于走线管道的进线口13。
所述的套接于轴芯外周配合紧固铰链盖用的紧固套)与铰链盖4之间设计有小推力球轴承10。具体实施中,为了增加金库门门扇的转动阻尼量,也可以省去小球轴承,紧固套与铰链盖之间设置尼龙垫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中华,未经胡中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28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掺杂型磷酸亚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改进的硬木地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