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织机用筒子架的单纱张力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42211.6 | 申请日: | 2009-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17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 发明(设计)人: | 窦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窦其勇 |
| 主分类号: | D03D49/16 | 分类号: | D03D49/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300江苏省射阳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筒子 张力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纤维布织造加工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碳纤织机用筒子架的单纱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碳纤维布的产量一般不大,织造前不整经,而是用筒子架纱直接上织机。碳纤维纱在织造过程中不能改变捻度,因此筒子架上纱线必须用径向退绕的方法;同时碳纤维纱一般没有捻度或捻度很小,要尽量减少摩擦,无法采用常规筒子架结构和张力器,其单纱张力控制成为一个难题。
国内织造时,由于没有合适的方法,通常不控制单纱张力,经纱张力的不均引起布面的不平整,很难织出高质量的碳纤布。国内高档碳纤维布也有用皮带阻尼来控制单纱张力的,这种做法实际是给纱筒芯一个固定的阻力矩,纱筒子紧套在纱筒芯上,当纱筒直径改变时,纱线张力也随之改变。通常碳纤维纱筒满筒子时外径为140mm,空筒子时外径为80mm,理论上空满筒子时的张力差异达140÷80=1.75倍,张力差异仍然很大,无法实现恒张力织造。另外要采用纱筒芯和实现纱筒子紧套在纱筒芯上的结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国外高档产品中用杠杆原理自动调节单纱张力,纱线张力变化时杠杆摆动,来改变对纱筒芯的阻力矩实现单纱张力自动调节。这种方法的缺点是:1.该方法是被动调节,调节精度不高,零件制造和安装精度对调节精度影响很大,使得纱线张力仍存在一定的差异。2.该方法除要采用纱筒芯和实现纱筒子紧套在纱筒芯上的结构外,每个纱筒还要有一套杠杆机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3.该方法最大的缺点是绽距(纱筒与纱筒之间的距离)很大,筒子架很长,要求生产空间大,同时前后纱的张力差异也有所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单纱张力可调,纱线张力不受纱筒大小的影响,使其能够满足碳纤维布的织造要求的一种碳纤织机用筒子架的单纱张力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装置包括筒子架、纱筒、纱线、绽杆、挡圈,其特征在于:每个纱筒在偏向织机的斜上方设有一组张力轮组件,在每组张力轮组件中的第一个进线的张力轮前设有一导纱瓷眼,导纱瓷眼固定在瓷眼板上,瓷眼板配在筒子架上;每个纱筒上的纱线先经相对应的导纱瓷眼后,再经张力轮组件后引向织机。
所述的一种碳纤织机用筒子架的单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张力轮组件由1-4个张力轮组件组成。
所述的一种碳纤织机用筒子架的单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力轮组件是通过张力轮轴的中部对称地配在筒子架上,张力轮轴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两个台阶后两端部制为螺杆,在张力轮轴两侧对称的第一个台阶上依次配有摩擦片,在摩擦片后配有张力轮铁芯,张力轮铁芯的内孔固定在一对轴承的外周上,两轴承的内孔固定在张力轮轴的第二个台阶后,配在外口一轴承的内圈后配有弹簧座,在配弹簧座后张力轮轴的螺杆端依次配有弹簧、垫片、螺母;在张力轮铁芯外周固定有张力轮。
所述的一种碳纤织机用筒子架的单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力轮为橡胶轮,张力轮的外圆面纵向呈“凹”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本装置由于采用每根纱线经一导纱瓷眼后再经一组张力轮组件后再牵引出,增大了纱线在张力轮上的包角,同时由于张力轮用软橡胶轮,增大了摩擦力,使得纱线在张力轮的表面不滑动,减少了纱线的摩擦,并可获得较大的纱线张力。同时本装置可通过弹簧调节纱线张力大小,实现了单纱张力可调。本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并能实现较高的调节精度,纱线张力不受纱筒大小的影响。并且这套机构具有整体结构紧凑,节约了生产空间。能够满足碳纤维布的织造要求,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向视图;
图4为图1中的B-B向视图。
图中:
1.纱筒,2.张力轮组件,3.挡圈,4.绽杆,5.纱线,6.张力轮轴,7.摩擦片,8.张力轮,9.张力轮铁芯,10.轴承,11.弹簧座,12.弹簧,15.垫片,16.螺母,17.筒子架,18.导纱瓷眼,19.瓷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本装置包括筒子架17、纱筒1、纱线5、绽杆4、挡圈3。纱筒1直接空套在绽杆4上,当纱线5拉出时可自由转动,挡圈3控制纱筒1的轴向位置。每个纱筒1在偏向织机的斜上方设有一组张力轮组件2,在每组张力轮组件2中的第一个进线的张力轮8前设有一导纱瓷眼18,导纱瓷眼18固定在瓷眼板19上,瓷眼板19配在筒子架1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窦其勇,未经窦其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2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吡啶和烷基吡啶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乒乓球网顶上恒力坠绳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