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功能蓝藻打捞船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1968.3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036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金建成;吴方宁;段建新;栾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多功能 蓝藻 打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捞船,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湖面藻类清理的打捞船。
背景技术
蓝藻是一种水生生物,在湖水遭到严重有机污染,氮、磷含量超标呈重富营养化状态下,再遇上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蓝藻就可能爆发疯长,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死亡。目前现有的打捞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制约了打捞的规模,导致大量的蓝藻不能及时被清除出水面,污染了水质,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针对目前现有蓝藻打捞船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打捞效率高的新型多功能蓝藻打捞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多功能蓝藻打捞船,其特征是它包括有船体,船体的前部两侧安装有带多个打捞斗的转轮,转轮前方设有连接到船体上的固定式围栅,转轮的后方设有倾斜的横向接收板,横向接收板下方设有向内纵向接收板,纵向接收板的下端位于双层传送带的前端上方,双层传送带的后端连接刮式接收板的上端,刮式接收板的下端下方放有接收器,上述双层传送带的下侧带体经过挤水滚轴,其上层材料为吸水性材料,上述转轮由电机驱动。
所述两层传送带的上层材料为吸水性材料PVA。
所述船体的前部设有收缩式围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解决了漂浮的蓝藻稀薄,难以打捞的问题,在船前进的过程中,利用小型固定式围栅和大型伸缩式围栅收集蓝藻,使浓厚的蓝藻层聚集于船体两侧固定的小型固定式围栅范围内,便于打捞,提高打捞效率。
2)特制打捞斗采用刚性框架柔性内衬,打捞的藻水混合物在旋转抬升的过程中通过滤网可以滤掉一部分水,得到较高浓度的混合液,完成初步的藻水分离。
3)初步藻水分离的混合液经过装有超强吸水材料PVA的传送带传送,传送过程中又可以滤掉一部分水,同时在传送带一端用刮式接收板刮集蓝藻,在传送带下端采用两个挤水滚轴,挤压PVA上的水,使其进入下一个循环,集吸水与传送两功能于一体的传送带,较高效率的实现进一步藻水分离。
4)经过两部滤水后的含水量已经较小,基本符合收集要求,对其用透水性收集袋打包处理。还可以对收集袋进行外力压缩挤水,有利于节约存储空间,还方便卸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船体1,船体1的前部两侧安装有带多个打捞斗3的转轮4,转轮4由电机驱动。转轮4前方设有连接到船体1上的固定式围栅5,转轮4的后方设有倾斜的横向接收板6,横向接收板6下方设有向内纵向接收板7。纵向接收板7的下端位于双层传送带8的前端上方,双层传送带8的后端连接刮式接收板9的上端,刮式接收板9的下端下方放有接收器10。上述双层传送带8的下侧带体经过挤水滚轴11,其上层材料为吸水性材料PVA。本实用新型在船体1的前部还设有收缩式围栅2,以加大收集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小范围内打捞时可以不采用大型伸缩式围栅12,可将其收起,而采用小型固定式围栅5,随着船体1的前进,蓝藻进入固定围栅范围5内,转轮4的转动,带动特制打捞斗3将蓝藻从水中打捞上来(实际上是藻水混合液),转动过程中一部分水从打捞斗3的滤网中透过,回到湖中。等到打捞斗3转过一定角度,藻水混合液沿着特制打捞斗壁滑下,落到横向接收板6,接着两个横向接收板6中的藻水混合液沿一定角度滑下纵向接收板7,而落到纵向接收板7上的藻水混合液沿着纵向接收板7的倾斜角度滑入双层传送带8。该双层传送带上层材质为超强吸水性材料PVA,随着传送带的前进,PVA对藻水混合液进行进一步滤水作用,挤水滚轴11挤掉PVA上的水份后使其进入下一个滤水环节,周而复始达到整个脱水作用。在传送带的末端刮式接收板9将传送带上的蓝藻刮到板上。此时板上的蓝藻的含水量已经较低,可以进行收集,接收器10内的收集袋可用透水性材料制成,将其打包后可用重物将其压在船舱内,可以取得一部分压缩排水的效果。
当然在大范围内打捞时,可将大型伸缩式围栅2展开,这样船的两侧收集的蓝藻更多,整个打捞过程效果更高。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其它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19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