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制动软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1434.0 | 申请日: | 200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887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克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集团南京七四二五工厂;孙克俭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28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制动 软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制动管路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在汽车制动软管上的汽车制动软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制动软管结构通常为编织层和橡胶层组成的结构,编织层都采用相同的聚脂线、强力丝线和维纶线制成,橡胶内层采用丁腈胶和丁苯胶,橡胶外层采用氯丁胶,虽然能满足GB16897-97的技术标准要求,但是,对耐高温、耐疲劳、总成拉伸强度和爆破强度等要求较低。而国内生产的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世界上主要汽车公司新上市新车,都采用汽车制动软管新标准,其产品对制动软管的耐高低温、耐疲劳、耐动态脉冲、耐天候老化、低膨胀系数、胶管附着力、总成拉伸强度和爆破强度等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编织层结构以及橡胶内外层所采用的橡胶材料均不能满足汽车制动软管新标准的产品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采用新结构和新材料的汽车制动软管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汽用制动软管的胶管附着力、耐高低温性能、耐疲劳性能、耐天候老化性能、耐制动性能、拉伸强度等性能,提供一种汽车制动软管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汽车制动软管结构,包括橡胶内层和橡胶外层、所述橡胶内层和橡胶外层之间设有第一编织层和第二编织层,第一编织层和第二编织层之间设有隔离层;第二编织层和橡胶外层之间设有粘合层。
所述橡胶内层的材质为天然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外层橡胶的材质为氯丁胶或三元乙丙橡胶。
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材质为聚脂,隔离层和第二编织层的材质为蚕丝或维纶。
所述第一编织层的编织结构所采用的聚脂线为2股或3股,聚脂线的编织参数为20锭至24锭。
所述第二编织层的编织结构所采用的强力丝线或维纶线为2股或3股,强力丝线或维纶线的编织参数为20锭至24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编织层采用新的骨架层结构即由第一编织层和第二编织层组成,解决汽车制动软管附着力差、不耐疲劳、拉伸强度低等问题,疲劳寿命从35小时提到到大于70小时、拉伸强度从1500N提高到2000N以上,另外采用20锭乘以20锭的编织结构还提高了制动软管编织层的生产效率;
2、第二编织层采用强力丝线或维纶线编织而成,以解决橡胶外层粘合的问题,附着力从10N/cm提到到15N/cm;
3、橡胶内层和橡胶外层采用更为优质的橡胶材料,解决了汽车制动软管耐高温、耐低温、耐制动液、耐臭氧差的问题,使汽车制动软管耐高温从性能从100℃提高到120℃、耐低温性能从-45℃降到-57℃、耐制动液性能从93℃提高到120℃、耐臭氧性能从50ppm提高到100pp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为橡胶内层、2为第一编织层、3为隔离层、4为第二编织层、5为粘合层、6为橡胶外层、7为汽车制动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一种汽车制动软管结构,包括橡胶内层1和橡胶外层6、所述橡胶内层1和橡胶外层6之间设有第一编织层2和第二编织层4,第一编织层2和第二编织层4之间设有隔离层3;第二编织层4和橡胶外层6之间设有粘合层5。橡胶内层1的材质为天然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外层橡胶6的材质为氯丁胶或三元乙丙橡胶。
第一编织层2的材质为聚脂,隔离层3和第二编织层4的材质为蚕丝或维纶。第一编织层2由聚脂线编织而成,隔离层3和第二编织层4由强力丝线或维纶线编织而成。第一编织层2的编织结构所采用的聚脂线为2股或3股,聚脂线的编织参数为20锭至24锭。
第二编织层4的编织结构所采用的强力丝线或维纶线为2股或3股,强力丝线或维纶线的编织参数为20锭至24锭。
橡胶内层1采用天然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挤出而成,第一编织层2和第二编织层4采用编织方法制作,第一编织层2为聚脂线,橡胶外层6采用氯丁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挤出而成。隔离层3在第一编织层2和第二编织层4之间,用于隔离,以增加强度。粘合层5在第二编织层4和橡胶外层6之间,可为粘胶等粘合物制成,用于粘接第二编织层4和橡胶外层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集团南京七四二五工厂;孙克俭,未经中车集团南京七四二五工厂;孙克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1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辊针采棉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座椅高度调整机构的婴童高脚餐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