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关磁阻电机定转子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0188.7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309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兴;董秋生;何嘉峰;徐晓峰;谢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亨达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1/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3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磁阻 电机 转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定转子结构,具体地说是开关磁阻电机采用12/8双凸极定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与本实用新型较为接近的为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常采用三相定子绕组,定、转子槽数较多,如36/32槽、48/44槽等,绕组嵌线困难,较易产生匝间和相间短路。一旦一相绕组损坏,电机无法运转。铸铝转子制作成本高,不适宜高速运转。采用交流变频调速,调速范围小,低速运转时起动困难,运行不平稳,使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电机定转子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性能可靠,适用于超低速和高速运转的开关磁阻电机定转子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开关磁阻电机定转子结构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转子铁芯;定子铁芯、转子铁芯分别用硅钢片叠压组成,特征是:定子铁芯上均匀分布设有12个磁极,定子铁芯圆周上绕有定子绕组,相对两个极的定子绕组相串连,构成三相绕组;转子铁芯上设有8个凸极;在转子铁芯两端固定转子压板。所述转子压板上固定动平衡元件。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机定转子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高速运转;12/8极开关磁阻电动机结构比传统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简单,定转子易于制造;定子上每个极为单独绕阻,绝缘可靠。由于a、b、c三相单独通电,各相绕阻和磁路相互独立工作,即使某一相绕阻损坏,只需停止向该相供电,电机仍可继续运转。由此本系统可构成可靠性极高的系统,可以适用于宇航等特殊场合。电机可超低速30转/分运转,特别适用超低速和高速运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磁阻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转子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包括定子铁芯1、定子绕组2、转子铁芯3、转子压板4及动平衡元件5等。
本实用新型定子铁芯1、转子铁芯3用DW470-50硅钢片叠压组成,定子铁芯1沿电机截面圆周方向布置,并固定在电机外壳内,定子铁芯1上设有12个磁极,均匀分布,并分为三组,每组4磁极,呈90度布置。定子铁芯1圆周上绕有定子绕组2,相对两个极的定子绕组相串连,其构成A、B、C三相绕组。转子铁芯3也与通常电机转子铁芯结构不同。转子铁芯3沿电机截面圆周方向布置设有8个凸极,其间夹角为45度。在转子铁3两端固定转子压板4,在转子压板4上固定有动平衡元件5,为调节转子动平衡而设置。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从电动机的电磁结构上看,各相绕组和磁路相互独立,各自在一定轴角范围内产生电磁转矩。而不像在一般电动机中必须在各相绕组和磁路共同作用下产生一个圆旋转磁场,电动机才能正常运转。从控制器结构上看,各相电路各自给一相绕组供电,一般也是相互独立工作。由此可知,当电动机一相绕组或控制器一相电路发生故障时,只须停止该相工作,电动机除总输出功率能力有所减小外,并无其它妨碍。
本实用新型向a相绕阻的A1、A2端通入直流电,定子铁心内a-a磁场轴线处产生两对磁极,这两个磁极吸引相邻近的转子凸极,使转子转动,直至转子凸极中心线与a-a轴线重合。a相断电,再向b相绕阻通入直流电,由于定子极距为60°,转子极距为90°,b相绕阻产生的两对磁极将吸引相邻的转子凸极转动30°,直至与b相绕阻的磁极重合。同理,b相断电,此时再向c相绕阻通入直流电,又使相邻的转子凸极转动30°。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及角位移传感器的联合控制下,使a、b、c三相绕阻依次通入直流电,通电相序为a-b-c-a,则转子连续逆时针转动。当通电相序为a-c-b-a时,可使转子顺时针转动。改变相电流的大小,可改变电动机转矩和转速。通过控制器可改变电动机的转向、转矩、转速、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亨达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亨达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01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