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9643.1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484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送变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34 | 分类号: | E04H12/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建林;孙永生 |
地址: | 211102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托 固定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具体讲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线路铁塔组立过程中使用的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铁塔组立阶段的施工质量控制有很多方面,塔材保护作为其中的一个控制环节,非常重要。如果未对塔材进行保护,在组立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塔材表面的镀锌层磨损情况,以后塔材势必在磨损的地方锈蚀,使塔材的使用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降低。塔材的保护主要在一下几方面:
1、塔材的运输过程中采用胶皮对可能碰撞的地方进行包垫来对塔材进行保护。
2、抬运塔材过程中避免塔材跟塔材的磨损以及增加抬的高度来避免塔材与地面或石头的磨损。
3、在承托绳、吊点绳绑扎点用胶皮包裹来对塔材进行保护。
以上几点都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塔材进行保护,但对于承托绳与塔材接触的位置我们习惯用钢丝绳缠绕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过于麻烦,且还要缠胶皮,作业比较繁琐,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也还是可能磨损到塔材。地面的转向滑车也采用缠绕钢丝绳的方法,但这样都会使塔材的受力点过于集中而使塔材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满足特高压线路铁塔组立过程中可供抱杆承托的专用夹具——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板和外衬板,所述的内衬板和外衬板为角钢或钢板焊接件,与塔材角钢的形状相适应,在外衬板与内衬板的两端分别对应地设有两个螺栓孔,用四个螺栓连接;在外衬板和内衬板相对的一侧上分别设有橡胶板,在内衬板的直角内顺着直角焊接有承力板,承力板的两侧分别通过两块撑板与内衬板的两个直角边连接,在承力板上设有承力孔。
前述的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衬板的外侧还设有加强筋。
前述的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衬板和内衬板上端分别设有承力环。
前述的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力孔为2个。
前述的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孔为扁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连接提升滑车组和承托绳,不需使用两套设备;橡胶板紧贴塔材角钢,减少对塔材的磨损,延长塔材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内衬板和外衬板上的螺栓孔设置成扁圆形,可以适用于各种塔材,增大夹具的使用范围。同时本实用新型拆卸方便,提高使用工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安装在塔材角钢上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塔材角钢上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
1、外衬板,2、加强筋,3、螺栓孔,4、内衬板,5、撑板,6、承力板,7、橡胶板,8、塔材角钢,9、承力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安装在塔材角钢上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塔材角钢上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包括内衬板4和外衬板1,外衬板1和内衬板4可以用角钢制成,也可以采用钢板焊接而成,形状与塔材角钢8的形状相适应,正好可以将外衬板1扣在塔材角钢8的外侧,将内衬板4贴合在塔材角钢8的内侧。在内衬板4和外衬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螺栓孔3,当将内衬板4和外衬板1定位后,用螺栓将内衬板4和外衬板1固定在一起,将塔材角钢8夹在中间。
为了防止抱杆承托绳固定夹具对塔材角钢8上的镀锌层磨损,在内衬板4和外衬板1与塔材角钢8相贴合的一侧分别设有橡胶板7,使内衬板4和外衬板1与塔材角钢8彻底分离不接触,防止了磨损塔材角钢8,有利于保护塔材角钢,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内衬板4的直角内侧顺着直角焊接承力板6,承力板6的两侧分别通过撑板5与内衬板4的两个直角边连接,增强承力板6的牢固性。在承力板6上设有承力孔9,承力孔9用于连接稳定抱杆的承托绳。为了能够同时连接提升滑车组,承力孔9可以设置为两个。
为了增强外衬板1的结构强度,在外衬板1的外侧设置加强筋2。另外,将螺栓孔设置成扁圆型或键槽形,在夹宽度不同的塔材时连接螺栓都能连接。
同时,为了使用方便,在外衬板1和内衬板4上端分别设置承力环(图中未示出),便于操作人员携带或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送变电公司,未经江苏省送变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9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