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通量检测生物大分子的磁性颗粒微阵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8761.0 | 申请日: | 200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15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刘洪娜;何农跃;李智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48 | 分类号: | G01N33/4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量 检测 生物 大分子 磁性 颗粒 阵列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信息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高通量生物大分子的磁性颗粒微阵列装置。
二、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持续关注,人们越来越需要能够方便、快捷的对感兴趣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各种检测,这种需要促使人们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生物检测方法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生物芯片技术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生物芯片芯片技术通过在一微小的基片表面固定大量的分子识别探针,或构建微分析单元和系统,实现对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细胞或其它生物组分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筛选或检测。它可以将生物学中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移植到固相的介质芯片上,并使其连续化和微型化。基因芯片诊断技术具有高通量、大规模、高度并行性、快速高效、高灵敏度的优点,成为一项现代化诊断新技术。
传统的生物芯片技术,通过机器点样或者原位合成的方法将样本或者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固相载体表面。此类生物芯片制备方法中,作为固相载体的玻片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化学修饰;同时,生物大分子固定在功能化载体表面往往需要复杂的固定过程。此外,生物芯片进行检测前,往往需要对待检测的样本进行纯化、浓缩,这些均导致生物芯片的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逐渐被应用到生命科学领域,为其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由于磁性纳米颗粒分离生物分子时具有分离速度快、效率高、可重复使用、操作简单、易实现功能基团、易实现自动化以及不影响分离物质的活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的分离、免疫测定、蛋白质和酶的固定以及DNA的检测等。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缺点,提出了一种高通量检测生物大分子的磁性颗粒微阵列装置,该微阵列将磁性纳米颗粒、生物芯片与微流体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新型的简单、高准确性、低成本、高通量的磁性颗粒微阵列生物大分子检测平台。
技术方案:一种高通量检测生物大分子的磁性颗粒微阵列装置,包括微流体反应池盖片、待检测样本-生物大分子-磁性颗粒复合物组成的微阵列、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体反应池、载玻片和磁体,所述微流体反应池盖片上设有缓冲液进口和缓冲液出口,微流体反应池盖片设于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体反应池之上,缓冲液进口和缓冲液出口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体反应池相通,待检测样本-生物大分子-磁性颗粒复合物组成的微阵列设于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体反应池之内,载玻片设于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体反应池之下,磁体设于载玻片的下方。
所述固定有生物大分子的磁性颗粒为无荧光背景的磁性纳米颗粒。
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种结合纳米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化、高通量生物芯片。该种磁性颗粒微阵列应用磁性纳米颗粒作为生物大分子载体。通过在磁性颗粒表面固定DNA探针或者抗体,然后将磁性颗粒与待检测样本杂交或反应后,各个待测样本固定到磁性颗粒表面,然后将磁性颗粒点样在具有磁性基片上的微流体反应池中,构成磁性颗粒微阵列。向微流体反应池中加入荧光探针或者荧光标记抗体,经过反应、洗涤后,通过荧光生物芯片扫描仪获得各个样本的信息。
在本发明所描述的磁性颗粒微阵列技术中,使用无荧光背景的磁性纳米颗粒来捕获待检测样本的生物大分子。在颗粒表面较小的空间区域内固定更大量的荧光标记物,从而实现信号放大。同时,利用磁性颗粒作为反应与检测载体,易于实现洗涤、分离步骤,易于实现对待检测样本的纯化、浓缩。同时应用磁性颗粒易于应用自动工作站实现自动化,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磁性颗粒微阵列中,磁性颗粒通过磁场固定到玻片表面,与常规生物芯片制备相比,无需对玻片进行任何特殊修饰,大大简化了芯片的制备过程,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
兼具生物芯片和磁性颗粒在生物大分子检测中的优点,磁性颗粒微阵列是一种新型的简单、自动化、高准确性、低成本、高通量的生物信息检测方法,且与传统生物芯片相比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四、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磁性颗粒微阵列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磁性颗粒微阵列的分解示意图。其中1、微流体反应池盖片;2、固定有生物大分子的磁性颗粒;3、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体反应池;4、载玻片;5、永磁体;6、缓冲液进口;7、缓冲液出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8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