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自动多通道固相多肽合成仪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8501.3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35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峰;王良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科天马肽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04 | 分类号: | C07K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01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自动 通道 多肽 合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相多肽合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多通道平行合成的固相多肽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多肽的化学合成技术无论是液相法还是固相法都已成熟。近几十年来,固相法多肽合成法以其省时、省力、省料、便于自动控制、便于普及推广的突出优势而成为多肽合成的常规方法,并扩展到核酸合成等其它领域。
从1963年Merrifield发展成功了固相多肽合成方法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今天固相法已成为多肽和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常用技术,并促进了多肽的自动化合成。自动化多肽合成对于已具备成熟工艺的某种多肽的合成的确具有其优越性,但自动合成仪价格昂贵,因此在我国难以普及。对于无成熟工艺的多肽合成来说,手工合成更具有检测方便、结果可靠和产率稳定等优点。然而手工合成有其局限性,尤其表现在其合成效率低,很难满足数量较多的多肽的平行合成。
目前国内实验室所采用的多肽合成装置一般适用于0.3~2.5g树脂合成,需要配置专用的电磁搅拌器或振荡器使固相反应均匀混合。操作烦琐,反应和洗涤时需要反复更换反应瓶盖和过滤抽头,易造成树脂的丢失,因瓶口密封需用真空脂而易污染反应液或出现反应液渗漏、抽滤不畅和部分树脂易被搅碎等问题。国外全自动合成仪固然有其优点,但其昂贵的价格在国内实验室难以普及使用。因此,研制一种合成效率高、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固相多肽合成装置极具必要性。
发明内容
鉴于纯手动和全自动多肽合成装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半自动多通道固相多肽合成仪,以实现高效、低成本多肽的批量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半自动多通道固相多肽合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反应柱、废液收集瓶、氮气减压瓶、流量控制阀、至少两个双通路活塞及附属连接管,所述反应柱通过流量控制阀与缸体上盖穿孔相连,所述氮气减压瓶通过第一连接管和一双通路活塞也与缸体上盖穿孔相连,且所述废液收集瓶通过第二连接管和一双通路活塞与缸体底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控制阀为带翼状控制开关的两端贯通管体,其一端形成有对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柱为两端开口的试管状柱体,出口端管径与流量控制阀的对接口匹配对接,且进料口管径大于出口端管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柱底部有砂芯。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包括缸体上盖及固定条;缸体上盖盖合后,通过缸体两侧的固定条上所设的蝴蝶螺母锁固。
更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盖上开设有一个进气孔及多个通孔,且所述缸体在其底部侧面设有一废液排放孔;其中所述进气孔与第一连接管对接,所述多个通孔与流量控制阀一一对接,而所述废液排放孔与第二连接管相对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半自动多通道固相多肽合成仪,其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多反应柱平行合成的形式提高了多肽批量合成的效率;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该装置造价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反应柱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流量控制阀的外观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合成仪结构外观示意图可见,该半自动多通道多肽固相合成仪包括缸体1、反应柱2、废液收集瓶、氮气减压瓶、流量控制阀3、至少两个双通路活塞及附属连接管。
如图3所示的该流量控制阀3为带翼状控制开关31的两端贯通管体,其一端形成有对接口32,而另一端则形成呈渐缩状管口穿过缸体盖11插置于缸体1内的插接口33。
如图2所示的该反应柱2为两端开口的试管状管体,出口端21管径对应于流量控制阀3的对接口32,且进料口22管径大于出口端21。此外,在反应柱2的底部有可置换的砂芯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科天马肽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科天马肽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8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甲基丙烯醛加氢连续生产异丁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费托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