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8181.1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4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凯天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 | 分类号: | F28D1/04;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0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风冷 冷却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热交换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用于对船舶、化工、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等行业使用的空气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压缩空气进行强制冷却降温,排出凝结的水。
(二)背景技术
船舶、化工、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等行业在工程中大量使用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排出的压缩空气在高温季节排气温度可以达到100℃以上,并在输送过程中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空气温度逐步下降,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增加,从而对输送管道、气动元件、设备以及涂装喷砂作业表面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由专用的冷却设备对空气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压缩空气进行强制冷却降温,排出凝结的水,使工作空气是相对干燥的。考虑工艺装备系统时,一般配备可移动型后冷却器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降温并去除空气中的大部分水分。传统工艺配置一般采用水冷式和电动风冷式二种后冷却器。水冷式后冷却器通过常温的水与较高温度的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达到降温目的,其冷却除水效果尚可,但水资源浪费严重,不适合缺少水源以及设备周围环境不允许有积水的作业场合。电动风冷式后冷却器通过电动机驱动风扇产生的常温气流冷却设备上的热交换器实现降温目的。但其在野外流动性作业时电力供应困难,故不适合于缺少电力以及特殊的施工环境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允许使用电力的场合。近年来还出现了冷冻式后冷却器,其通过冷媒吸收压缩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除水,但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维护修理难度较大,且使用条件苛刻,在环境温度偏低时效果明显降低或不能使用,故仅适合于站房固定安装。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冷却除水效果好、无需水资源、无需电力、制造简单、成本低、易于维护修理的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包括底座框架、气动马达、冷却风扇、热交换组件、进气防护格栅、进气气包、进气阀门、气水分离器、排水消音器、排气气包、排气阀门、驱动气阀、压力表和气路三联件组件,所述气动马达向下装置于底座框架顶部,冷却风扇与气动马达直接相连,热交换组件水平设置于底座框架中间,进气防护格栅设置于热交换组件下方的底座框架外围,进气气包设置于热交换组件的进气口侧,进气气包的出气口与热交换组件的换热管的进气口相连通,进气阀门设置于进气气包的进气口,气水分离器和排气气包设置于热交换组件的出气口侧,气水分离器的一侧的进气口与热交换组件的换热管的出气口相连通,气水分离器另一侧的出气口与排气气包的进气口相连通,排水消音器装置于气水分离器的底部,排气阀门设置于排气气包的排气口,驱动气阀连接于气动马达的进气管路上,压力表安装于排气包上,气路三联件组件设置于底座框架上,所述气路三联件组件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润滑器和空气压力调节阀,其中空气过滤器和空气润滑器均与进气阀门的进气口相连通,空气压力调节阀分别与压力表和驱动气阀相连通。
工作过程为:
打开驱动气阀,驱动压力空气进入气动马达,气动马达带动与之直接相连的冷却风扇高速旋转而产生自下向上的吸引气流,这时参与冷却的空气由底部经过进气防护格栅进入热交换组件换热管表面,打开压缩空气进气阀门和排气阀门,压缩空气经进气气包进入热交换组件的换热管束内部流动,与换热管束外的冷却空气实现热交换,温度已经降低的压缩空气进入气水分离器分离出凝结的水,水分经由气水分离器下部的排水消音器排出,已降温干燥的压缩空气经排气包及排气阀门排出进入工作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
1、采用气动马达驱动冷却风扇,热交换器等所有部件均安装在同一个底座框架内。整机外形尺寸较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噪音低,空气消耗小,冷却除水效果良好,设备转移容易,无需水资源、无需电力,易于维护修理。特别适合于船舶涂装、化工、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等行业使用。
2、本实用新型气动驱动系统由空气过滤器、空气润滑器和空气压力调节阀的气路三联件对驱动气源进行净化润滑和通过压力调节对冷却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可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有效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的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气动马达1、冷却风扇2、热交换组件3、气水分离器4、进气阀门5、进气气包6、排气阀门7、排气气包8、排水消音器9、进气防护格栅10、气路三联件组件11、风扇风帽12、压力表13、底座框架14、驱动气阀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凯天涂装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凯天涂装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8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雨衣
- 下一篇:一种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喷雾施药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