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户式复合空调系统集中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7962.9 | 申请日: | 200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35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程洪涛;蒋波;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00135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空调 系统 集中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直接数字控制器(Direct Digital Control简称DDC)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的空调系统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有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空调等电器,但是这些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只是单个进行工作,对各自房间的温度根据设定值来完成,从而不能很好的协调来达到调节整个居家的温度平衡,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单个电器在启动和关闭时需要着个进行操作,这样就需要若干遥控器,操作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功能集成,结合直接数字控制器能够对各单个室内温湿度进行操作的户式复合空调系统集中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一种户式复合空调系统集中控制装置,包括直接数字控制器、热泵、新风机组、新风机组三通阀、二次侧水泵、板式换热阀、分集水器、主控面板,主控面板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分集水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分集水器上设置电热阀,分集水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二次侧水泵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面板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直接数字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直接数字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热泵、新风机组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新风机组三通阀与板式换热阀分别与直接数字控制器连接。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热阀的信号输出端与直接数字控制器连接,直接数字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二次侧水泵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的板式换热阀为二通阀或三通阀。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组送风处设置风温探头,风温探头的信号输出端与直接数字控制器连接,直接数字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新风机组三通阀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次侧供水管上设置水温探头,水温探头的信号输出端与直接数字控制器连接,直接数字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板式换热阀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基于户式复合空调系统集中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备运行:直接数字控制器接收到主控面板的开机信号后,依次启动热泵、新风机组;主控面板开机后,分集水器上的电热阀向二次侧水泵发出启动信号;
第二步:设备控制:
a)设定主控面板的温度值,将设置在主控面板上的温度采集器的采集值与所述设定值进行比较,控制电热阀开或关;
b)直接数字控制器将接收的风温设定值和风温采集值进行比较,控制新风机组三通阀的开启度;
c)直接数字控制器将接收的二次侧水温设定值和水温采集值进行比较,控制板式换热阀的开启度;
第三步:设备停机:所有主控面板接收到停机信号后,分集水器上的电热阀向二次侧水泵发出停机信号;直接数字控制器接收到所有主控面板的停机信号后,依次关闭新风机组、热泵。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备运行:直接数字控制器接收到主控面板的开机信号后,依次启动地源热泵、新风机组;主控面板开机后,分集水器上的电热阀向直接数字控制器发出启动信号,直接数字控制器控制二次侧水泵的开启;
第二步:设备控制:
a)设定主控面板的温度值,将设置在主控面板上的温度采集器的采集值与所述设定值进行比较,控制电热阀开或关;
b)直接数字控制器将接收的风温设定值和风温采集值进行比较,控制新风机组三通阀的开启度;
c)直接数字控制器将接收的二次侧水温设定值和水温采集值进行比较,控制板式换热阀的开启度;
第三步:设备停机:直接数字控制器接收分集水器上所有电热阀关闭信号后,二次侧水泵停机;直接数字控制器接收到所有主控面板的停机信号后,依次关闭新风机组、热泵。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高度集成,避免了着个操作的麻烦。
2、操作简单,信息化程度高。
3、能够及时观察到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各个房间进行统一控制,节约了能源。
4、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大大降低了对臭氧层的破坏,使得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79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