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收款设备用可拆卸式存储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37781.6 | 申请日: | 2009-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8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丁涛;闫晓磊;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正科技集团苏州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H05K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阳 |
| 地址: | 21502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收款 备用 可拆卸 存储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收款设备的存储模块,属于电子存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收款机、税控收款机、商用POS机等电子收款设备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数据存储芯片,存储芯片中记录着用户的商业数据、税务数据等各类重要数据,该存储芯片集成在主板中,随着用户使用时间的增加,存储芯片中存储的各类数据日渐增多,这些数据对用户的后续经营、进销数据查询、税的缴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故障,电子收款设备也不例外,给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影响甚至损失。而当电子收款设备,特别是税控收款机的税控主板,即存储税务数据、商业数据的板卡发生比较复杂的故障时,维修人员无法立即修复故障机器,这种情况下维修人员通常的操作是把故障机器带回厂家,而用户只能使用备用机或者手工开票继续营业,直到厂家把原用户的机器修复后用户才可以继续使用原机器开票。对于带回维修的机器,厂家的研发人员在经过细致的检查和维修也无法修复故障时,尤其是在系统无法启动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机器内部的重要数据,厂家需要用专用工具或电烙铁取下焊接在主板上的数据存储芯片,再焊接到新的主板上去,用已焊接上存储有原用户数据的存储芯片的新主板换掉原故障主板,以达到修复机器的目的。这样处理存在如下弊端:机器的维修通常需要厂家的技术人员直接参与调试,维修周期长,不便于用户的使用;存储在机器内部的税控数据、商业数据在维修、运输过程中还增加了丢失、损坏,破坏的机会,给用户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子收款设备的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可以方便拆卸,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重要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子收款设备用可拆卸式存储模块,包括存储芯片、PCB板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芯片通过接口电路与PCB板连接,所述PCB板的侧边连接有接口端子。所述存储芯片焊接在PCB板上。所述PCB板的两侧均连接接口端子。所述存储芯片上含有信号脚管和数据脚管,所述信号脚管与接口电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含有重要数据的存储芯片独立保存并通过插接件的方式与主板相连,发生故障时可以方便迅速地将其拆卸从而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避免了不当的拆卸方式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普通的维修人员即可完成维修,节约资源的同时还提高了维修效率,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一块PCB板3,PCB板3上通过接口电路焊接存储芯片1和存储芯片2,PCB板的两侧均连接接口端子4。存储芯片1和2采用K9F5608闪存与FM24C256,芯片上的信号管脚与接口电路相连接,并通过接口电路和税控收款机主板上的CPU相连,实现CPU对存储芯片的读写等控制;存储芯片上的数据管脚则直接和CPU上对应的数据管脚连接,实现税控数据的传输。实质上是通过税控收款机主板的CPU对接口电路进行控制,达到读写和控制该存储模块的存储芯片中的数据的目的。存储芯片本身及其接口电路都设置在一块PCB板上,整体形成一个税控数据存储卡,并通过接插件的形式插到税控收款机的主板上使用。
当税控收款机主板出现严重故障时,不需要直接更换税控收款机,而只需手工拔出此重要数据存储模块,并插接到新的主板中就可再次使用,省时、省事,为维修提供了方便也为用户的重要数据提供的可靠的保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正科技集团苏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方正科技集团苏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77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