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卷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7027.2 | 申请日: | 2009-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723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管晓军;李中华;李发明;王晨;崔扬;纪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B21C47/14;B21C47/30;C21D9/7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009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卷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中厚板轧制成带卷所用的可逆卷取炉、成品卷取机等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中厚板轧制成薄板或带卷的生产线中,普遍采用两台可逆卷取机(炉)及一台(或多台)专用成品卷取机,卷取设备及卷取辅助设备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投资规模大,这种设备配置对于卷材生产批量较小(比如钛材的生产)的生产线是一种浪费,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种负担;同时可逆卷取机发生事故时,经常会很难处理;而在轧制线中采用不带加热装置的可逆卷取机时,在带材温度降低后,轧制力变大对生产线的大多数设备会造成伤害,或出现无法轧制的情况;另外国内使用的卷取炉普遍采用燃气加热方式,存在燃烧控制及辅助装置复杂、炉膛温度不均匀等缺点,很难实现等温轧制(比如钛材的生产)的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为中厚板轧制成带卷的生产线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多用途、事故易排除,且能使被轧制带材保持稳定物理状态的多用途卷取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部炉体、下部炉体、侧炉门和水平设置在炉体中心的卷筒,炉体侧面设有可使钢带绕设于卷筒上的进出料口,上部炉体包括上炉壳、电热管;下部炉体包括下炉架、兼作进出料口侧的下炉壳的上导带炉门、兼作底部下炉壳的下导带炉门、兼作进出料口对侧的下炉壳的助卷辊炉门和兼作进出料口的引带炉门;下炉架上设有分别使上导带炉门、下导带炉门、引带炉门和助卷辊炉门形成待料、穿带、高速卷取或卸卷工作时下炉壳所应具有的相应状态的上导带炉门活动连接机构、下导带炉门活动连接机构、引带炉门活动连接机构和助卷辊炉门活动连接机构;上导带炉门、下导带炉门、引带炉门和助卷辊炉门通过各自的活动连接机构与下炉架相连。
所述的卷筒包括扇形块、带固定钳口的空心轴、涨缩驱动机构。
炉门为对开式同步双炉门结构,包括一对炉门、炉门转轴、驱动油缸、同步齿轮机构,炉门转轴固定设置在上炉壳上部,驱动油缸分别连接一对炉门,一对炉门通过同步齿轮机构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下炉壳主要由上导带炉门、下导带炉门和助卷辊炉门构成,这样,在能实现待料、穿带、高速卷取、卸卷工作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炉内的温度,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和加热不均匀的情况。炉内带材的热量散失少,可对带材保温、加热,可控制带材温度实现等温轧制;出现卷取事故时容易排除。如采用两台本实用新型的卷取炉,可省去轧线上的一台(或多台)专用成品卷取机,所需卷取及辅助设备数量少,节约大量投资。本实用新型为中高温卷材轧制生产线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卷取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上炉壳,2是电热管,3是下炉壳,4是炉门,5是上导带炉门,6是引带炉门,7是下导带炉门,8是助卷辊炉门,9是助卷辊,10是卷筒;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图中11是钢带;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图中12是钢卷;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三
图中13是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上部炉体、下部炉体、侧炉门和水平设置在炉体中心的卷筒10,炉体侧面设有可使钢带绕设于卷筒上的进出料口,上部炉体包括上炉壳1、电热管2;下部炉体包括下炉架、兼作进出料口侧的下炉壳3的上导带炉门5、兼作底部下炉壳3的下导带炉门7、兼作进出料口对侧的下炉壳3的助卷辊炉门8和兼作进出料口的引带炉门6;下炉架上设有分别使上导带炉门5、下导带炉门7、引带炉门6和助卷辊炉门8形成待料、穿带、高速卷取或卸卷工作时下炉壳3所应具有的相应状态的上导带炉门活动连接机构、下导带炉门活动连接机构、引带炉门活动连接机构和助卷辊炉门活动连接机构;上导带炉门5、下导带炉门7、引带炉门6和助卷辊炉门8通过各自的活动连接机构与下炉架相连。
卷筒10包括扇形块、带固定钳口的空心轴、涨缩驱动机构。
炉门4为对开式同步双炉门结构,包括一对炉门、炉门转轴、驱动油缸、同步齿轮机构,炉门转轴固定设置在上炉壳1上部,驱动油缸分别连接一对炉门,一对炉门通过同步齿轮机构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7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打断在轨道车辆底盘下流动的气流的装置
- 下一篇:车用节油智能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