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N-(苄氧羰基)-氨基-环氧基-苯基丁烷合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6604.6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26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桂祥;徐志远;陆淮;朱一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暨阳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3/36 | 分类号: | C07D303/36;C07D301/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4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羰基 氨基 环氧基 苯基 丁烷 合成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爱滋病药物沙喹那韦(SAQUINAVIR)的关键中间体N-(苄氧羰基)-氨基-环氧基-苯基丁烷的合成装置。属有机化工合成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N-(苄氧羰基)-氨基-环氧基-苯基丁烷{N-benzyloxycarbonyl-3(S)-amino-1,2(S)-epoxy-4-phenylbutane}是抗爱滋病药物奈非那韦(Nelfinavir)的关键中间体。沙喹那韦是第一个被FDA批准上市的HIV蛋白酶抑制剂。由于该产品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过程安全控制要求较高,世界上生产厂商很少。众多的文献和专利报道了各自的制备方法。
目前有文献报导了其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EP604185A1报道的合成方法需要进行三次快速层析,然后在-78℃的低温下用CH2Cl2重结晶纯化,收率仅为26.2%。
WO2002064553A1、EP0774453和WO9845271A1披露的方法或工艺路线长,或大量使用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因此人们仍在不停探索新的合成工艺,以满足医疗领域的需要。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反应安全性高、产品纯度高、熔点旋光度好、产品收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合成N-(苄氧羰基)-氨基-环氧基-苯基丁烷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N-(苄氧羰基)-氨基-环氧基-苯基丁烷合成装置,包括原料槽、反应釜I、精馏塔I、反应釜II、精馏塔II、反应釜III、反应釜IV和过滤器,所述原料槽1出料口与反应釜I进料口相连,反应釜I出料口与精馏塔I进料口相连,精馏塔I出料口与反应釜II进料口相连,反应釜II出料口与精馏塔II进料口相连,精馏塔II出料口与反应釜III进料口相连,反应釜III出料口与反应釜IV进料口相连,反应釜IV出料口与过滤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装置,工艺简便,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的生产,产品总摩尔收率达75%,产品光学纯度达99%以上,可用于合成沙喹那韦药物,产品生产过程不使用有毒的原料和溶剂,因此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N-(苄氧羰基)-氨基-环氧基-苯基丁烷合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原料槽1、反应釜I 2、精馏塔I 3、反应釜II 4、精馏塔II 5、反应釜III6、反应釜IV7、过滤器8。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N-(苄氧羰基)-氨基-环氧基-苯基丁烷合成装置,所述装置主要由原料槽1、反应釜I 2、精馏塔I 3、反应釜II 4、精馏塔II 5、反应釜III6、反应釜IV7和过滤器8组成。所述原料槽1出料口与反应釜I2进料口相连,反应釜I 2出料口与精馏塔I 3进料口相连,精馏塔I 3出料口与反应釜II 4进料口相连,反应釜II 4出料口与精馏塔II 5进料口相连,精馏塔II 5出料口与反应釜III6进料口相连,反应釜III6出料口与反应釜IV7进料口相连,反应釜IV7出料口与过滤器8相连。其具体合成方法如下:
步骤一、重氮化
将原料槽1中的吡啶和酸活化剂加入反应釜I 2中的含有L-苯丙氨酸的有机溶剂I中,在温度为-60~-20℃下反应0.5~2h,加入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反应1~4h,反应进行完全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破坏多余的重氮甲烷,将反应体系自然升温至室温,用等体积饱和氯化钠洗涤一次,通入精馏塔I 3,减压蒸馏去除多余溶剂I即获得中间化合物I。所述有机溶剂I是甲苯、四氢呋喃、醋酸乙酯和乙醚和醋酸丁酯的一种;该有机溶剂I中L-苯丙氨酸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8%~12%;所述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中重氮甲烷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15%;所述L-苯丙氨酸、重氮甲烷、吡啶和酸活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为L-苯丙氨酸∶重氮甲烷∶吡啶∶酸活化剂=1∶1~2∶1~2∶1~2。所述的酸活化剂是氯甲酸酯、氯甲酸乙酯、异丁基、PCl3、PCl5和SO2Cl2中的一种。
步骤二、选择性还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暨阳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暨阳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66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