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线圈的绝缘骨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5742.2 | 申请日: | 200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7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吴静;周易林;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富兴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2 | 分类号: | H02K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 进 |
地址: | 21302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线圈 绝缘 骨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骨架,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线圈的绝缘骨架。
背景技术
电机线圈包括绝缘骨架、铁芯、绕线。绕线绕在绝缘骨架上,绝缘骨架起到绝缘、支撑绕线的作用。目前,绝缘骨架都采用对插结构,即在铁芯的上方、下方分别安装一绝缘骨架,两绝缘骨架以其骨架脚相互接触。但是在实际加工后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骨架脚太长,这会使得上下骨架脚相互重叠的搭在一起导致该处厚度增加,而骨架脚重叠处厚度的增加则导致绕线穿过绝缘骨架槽的数量减少,降低了槽满率,影响电机的性能;另一种情况是两绝缘骨架的骨架脚之间没有接触上,即存在间隙,当电机通电后会有铁芯与绕线之间放电而导致绕线的绝缘漆膜被击穿的隐患,如果当电机通电一段时间后,电机会发热,绕线有被烧断的危险,降低了电机的绝缘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线圈的绝缘骨架,该结构的两个绝缘骨架的骨架脚能够相互接触并配合,增强电机的绝缘强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线圈的绝缘骨架,包括上、下两个中空的绝缘骨架,在所述的上、下绝缘骨架本体的周向分别有n个筒壁不封闭的绕线筒,所述的绕线筒其不封闭处的筒壁分别向其所在的绝缘骨架内侧凸起,在所述的绕线筒的一端有骨架脚,所述的上、下两个绝缘骨架通过骨架脚相互插接,所述的相互插接的骨架脚的厚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绕线筒筒壁的厚度。
所述的相互配合的上、下两个绝缘骨架的骨架脚的端部距离对方绕线筒的端部有一定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两个绝缘骨架通过绕线筒分别插接在电机线圈铁芯的上下端面上,并通过绕线筒一端的骨架脚相互阶梯配合接触,使两绝缘骨架之间没有间隙。为防止骨架脚相互配合接触处凸起以影响电机的槽满率,相互配合的骨架脚的厚度之和要等于或者小于绕线筒筒壁的厚度;为防止铁芯与绕线之间发生放电击穿绕线绝缘漆膜的情况发生,绕线筒的不封闭处的筒边要向绝缘骨架内侧凸起以将铁芯与绕线之间绝缘。因电机在通电使用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的热量产生,为防止绝缘骨架热胀导致相互阶梯配合的骨架脚搭接到对方的绕线筒壁上而挤压到绕线,而要求相互配合的两个绝缘骨架的骨架脚的端部距离对方绕线筒的端部有一定的间隙。在以上绝缘骨架的n个绕线筒的端面为起点的外圆周向上延伸有一圈薄壁筒,在以上绝缘骨架的n个绕线筒的端面为起点的内圆周向上延伸相应于绕线筒的n个凸起的挡线板;在以下绝缘骨架的n个绕线筒的端面为起点的外圆周向下延伸有一圈薄壁筒,在以下绝缘骨架的n个绕线筒的端面为起点的内圆周向下延伸相应于绕线筒的n个凸起的挡线板。上、下两个绝缘骨架的绕线筒的薄壁筒分别与铁芯上下端面上的圆环面相配合,绕线从上、下两个绝缘骨架的绕线筒穿过并绕在绝缘骨架本体上,薄壁筒与挡线板都起到阻止绕线脱离上、下绝缘骨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增大了电机的槽满率,即使电机长时间使用后,绕线也不会被烧断,增强了电机的绝缘强度,提高了电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绝缘骨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绝缘骨架的反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绝缘骨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下绝缘骨架的反向示意图。
图5为图1、图2中上、下绝缘骨架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铁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与铁芯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中:1-上绝缘骨架,1-1-绕线筒,1-2-不封闭处的筒壁,1-3-骨架脚,1-4-端面,1-5-薄壁筒,1-6-挡线板,2-下绝缘骨架,2-1-绕线筒,2-2-不封闭处的筒壁,2-3-骨架脚,2-4-端面,2-5-薄壁筒,2-6-挡线板,3-铁芯,3-1-插接孔,3-2-圆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电机线圈的绝缘骨架,包括上绝缘骨架1、下绝缘骨架2,上、下绝缘骨架1,2皆呈圆环柱结构,本实施例在上、下绝缘骨架1、2的本体周向分别有8个筒壁不封闭的绕线筒1-1、2-1,绕线筒1-1、2-1其不封闭处的筒壁1-2,2-2分别向上、下绝缘骨架1、2内侧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富兴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富兴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5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记调整构件
- 下一篇:一种地漏防溢防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