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椎腰椎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4671.4 | 申请日: | 200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1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卢书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书毅 |
主分类号: | A61F5/045 | 分类号: | A61F5/045;A61H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 腰椎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治疗仪,具体涉及一种颈椎腰椎治疗仪。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颈椎腰椎牵引器是由,固定支架、牵引绳、固定带组成。颈椎的牵引过程是人坐在牵引椅上,将头部固定起来,垂直向上拉伸,以达到牵开颈椎椎体间距的目的。腰椎的牵引过程是人躺在牵引床上,将人体上下半身固定起来,前后直线的拉伸,以达到牵开腰椎椎体间距的目的。而我们正常的颈椎和腰椎是有一定生理曲度,都是向前弯曲的,这种直线牵拉的方式,虽然能够牵开椎体间距给椎间盘解除压迫,使椎间盘解压回缩,有效治疗椎间盘突出。但是容易将我们正常向前弯曲的颈椎和腰椎生理曲度拉直,造成另外的一种颈腰椎疾病:生理曲度变直(生理曲度消失)。这种直线的牵拉方式是以破坏人体正常弯曲的生理曲度为代价,换取给椎间盘解压,从人体生物力学的角度讲,对人体正常的生理曲度具有严重破坏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打开椎体间距,而且对正常颈椎和腰椎的生理曲度没有任何破坏,还可以矫正生理曲度变直、反向、侧弯造成的弯腰和驼背,有效恢复人体颈椎腰椎正常向前弯曲的生理曲度的颈椎腰椎治疗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腰椎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固定支架、腰部固定支架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腰部固定支架的连接支架;
所述头部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内层充气气囊一,所述内层充气气囊一外层设置有外层气囊布一,所述头部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额头的额头固定带和用于固定下颚的下颚固定带;所述内层充气气囊一通过输气管一连接手动充气球一,所述输气管一与手动充气球一之间设置有放气阀门一;
所述腰部固定支架上设置有横向排列的两层内层充气气囊二,所述内层充气气囊二外层设置有外层气囊布二,所述内层充气气囊二通过输气管二连接手动充气球二,所述输气管二与手动充气球二之间设置有放气阀门
所述腰部固定支架下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内层充气气囊二方向的底部为弧形的方向调节支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在治疗颈腰椎病常见病的同时,更能有效的兼顾到人体正常弯曲的生理曲度,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恢复由于生理曲度变直、反向、侧弯造成的弯腰驼背,恢复抬头挺胸的挺拔身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腰部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额头固定带; 2-下颚固定带; 3-头部固定支架;
4-外层气囊布一; 5-内层充气气囊一;6-放气阀门一;
7-输气管一; 8-手动充气球一; 9-腰部固定支架;
10-方向调节支架;11-连接支架;
12-外层气囊布二;13-内层充气气囊二;14-放气阀门二;
15-输气管二; 16-手动充气球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颈椎腰椎治疗仪,包括头部固定支架3、腰部固定支架9以及连接固定支架3和腰部固定支架9的连接支架11。
头部固定支架3上设置有内层充气气囊一5,内层充气气囊一5外层设置有外层气囊布一4,头部固定支架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额头的额头固定带1和用于固定下颚的下颚固定带2;内层充气气囊一5通过输气管一7连接手动充气球一8,输气管一7与手动充气球一8之间设置有放气阀门一6。
腰部固定支架9上设置有横向排列的两层内层充气气囊二13,内层充气气囊二13外层设置有外层气囊布二12,内层充气气囊二13通过输气管二15连接手动充气球二16,输气管二15与手动充气球二16之间设置有放气阀门一14;腰部固定支架9下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内层充气气囊二13的方向、底部为弧形的的方向调节支架10。
方向调节支架10的作用为弧形循环多向用力。通过弧面的前后滚动,对腰椎推举方向和矫正重点部位的改变。可以兼顾到腰1/腰2直到腰5/骶1各个腰椎的退行性改变。
气囊部位为内外双层结构。内层充气气囊13有效提供向上的推举力,外层气囊布12具有过饱自锁功能,当内层气囊充气到达一定压强后,自动锁定,防止内层气囊充气过饱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书毅,未经卢书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46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