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苦咸水淡化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3582.8 | 申请日: | 200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595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范小青;许增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皓海嘉水处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5/08;C02F1/28;C02F1/44;C02F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苦咸水 淡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苦咸水淡化设备。
背景技术
苦咸水长期以来危害着我国广大地区的人民身体健康,苦咸水的淡化已成为解决苦咸水地区人民饮水的重大问题,目前,苦咸水淡化主要采用电渗析法简称ED,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在电场作用下,分离盐水中的阴、阳离子,从而使淡水室中盐分浓度降低而得到淡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电渗析装置是利用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迁移,通过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达到除盐目的。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的离子作定向迁移,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使一种水中大部分离子迁移到另一种水中去。但存在对水质要求较严格、需对原水进行预处理、产水水质差,自动化程度低,寿命短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在于提供一种苦咸水淡化设备,以膜法淡化为基础,以创新的无菌水置换和全自动PLC控制,具有设备运行稳定,产水水质好,自动化高,设备寿命长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苦咸水淡化设备,包括有一原水泵1,原水泵1与多介质过滤器2相连,多介质过滤器2与活性炭过滤器3相连,活性炭过滤器3与保安过滤器5相连,在活性炭过滤器3与保安过滤器5之间设有阻垢剂注入器4,保安过滤器5与高压泵6相连,高压泵6与反渗透脱盐器7相连,反渗透脱盐器7分别与纯水箱8、置换水箱9相连,置换水箱9再与置换泵10相连,置换泵10与过滤器11相连。
所述的反渗透脱盐器7与置换水箱9之间设有电磁阀12。
所述的纯水箱8上设有臭氧发生器13。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5、高压泵6及反渗透脱盐器7,能将高含盐量的原水从压力容器和膜元件内置换掉,置换水箱中的产品水经置换水泵进入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反渗透脱盐器7,用产品水冲洗整个膜系统,减少膜污染,具有设备运行稳定,产水水质好,自动化高,设备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苦咸水淡化设备,包括有一原水泵1,原水泵1与多介质过滤器2相连通,多介质过滤器2与活性炭过滤器3相连通,活性炭过滤器3与保安过滤器5相连通,在活性炭过滤器3与保安过滤器5之间设有阻垢剂注入器4,保安过滤器5与高压泵6相连通,高压泵6与反渗透脱盐器7相连通,利用孔径为1/10000μm反渗透膜,相当于大肠杆菌大小的1/6000,病毒的1/300的RO反渗透膜,使较高含盐量的水变为低含盐量水,同时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反渗透为主要淡化过程,反渗透脱盐器7与置换水箱9之间设有电磁阀12,反渗透脱盐器7分别与纯水箱8、置换水箱9相连通,纯水箱8上设有臭氧发生器13,置换水箱9再与置换泵10相连通,置换泵10与过滤器1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水经原水泵1提升进入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后,进入保安过滤器,经高压泵提压后进入反渗透脱盐器,阻垢剂注入器4与高压泵6联动,进入开机冲洗状态,冲洗完毕后电磁阀12打开,产品水先进入置换水箱9,当置换水箱9高位时,电磁阀12半闭,产品水进入纯水箱8,经臭氧发生器13杀菌后经纯水泵提升后到达用水点。反渗透浓水排放或回收。当纯水箱8高位时,需要停机,此时,原水泵、高压泵及阻垢剂注入器4关闭,置换泵10打开,置换水箱9中的产品水经置换泵10进入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反渗透脱盐器7,用产品水冲洗整个膜系统,以便将高含盐量的原水从压力容器和膜元件内置换掉,减少膜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皓海嘉水处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皓海嘉水处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35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