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槽形梁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33265.6 | 申请日: | 2009-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662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根;王东民;刘兰;欧阳辉来;赵会东;石鑫;马有强;杨少军;刘彦明;刘建萍;刘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00 | 分类号: | E01D2/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罡 |
| 地址: | 710043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轨道交通 槽形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槽形梁。
技术背景
为切实保证结构受力及变形刚度要求,传统的纵梁+整板体系槽形梁所需底板厚度较厚,按双线轨道交通限界及荷载条件计算分析,其底板厚度一般需40~40cm,底板混凝土工程量在整体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结构工程量及投资较大;受槽形梁开口断面条件的制约,势必造成梁体截面重心较低,虽然结构为受弯构件,但在配置纵向预应力钢束时接近于按偏压构件进行配筋设计,钢束偏心距较小,预应力削弯效应十分有限,难以充分发挥材料性能,预应力材料用量也很大,设计不尽合理;另外,为满足受力要求,梁体底板需均匀布置横向预应力钢束,因构造高度相对有限,钢束数量较多,相应预应力张拉锚固槽口较多,对施工模板处理有一定影响,钢筋截断略多,封锚施工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能够保证结构受力及变形刚度控制要求的槽形梁。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纵梁、横梁、桥面板,所述的梁体底板的两侧设置有纵梁;所述的梁体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横梁;所述的纵梁采用工字型截面,其腹板采用斜腹板,并且上、下翼缘不对称。
上述的横梁均匀排布在桥面板的底部。
上述的桥面板上部设置有轨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横梁,梁体底板厚度可大为减小,且横梁自身混凝土用量有限,对控制总体混凝土工程量及工程投资有显著作用,指标更趋合理;由于底板减薄加之结构重心上移,对梁体纵向设计十分有利,钢束偏心距加大,预应力削弯效应显著增大,由于结构自重减轻及重心上移,预应力钢束用量也可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控制工程投资;通过设置横梁,横梁高度根据计算需要合理确定,在有效控制工程量的同时切实保证结构受力及变形刚度控制要求,梁体横向预应力钢束集中于横梁内布置,由于构造高度相对增大,可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有效控制预应力材料用量,同时减少张拉锚固槽口数量,方便施工,且由于张拉锚固槽口均布置于有横梁处,对截面削弱影响较小。
槽形梁结构形式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其综合效益等方面,有效建筑高度低是槽形梁结构的基本优势,同时兼有一定的降噪作用等,特别在以高架形式通过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具备较好的应用条件,因其多穿越城市人口密集地区,以满足解决城市交通的基本建设目的,跨越城市既有或规划道路等难以避免,立交净空要求通常是决定轨道线路高度的基本控制条件,在控制地段采用槽形梁结构可有效降低整体线路高度,进而对邻近工程、高架车站的合理设计等带来便利条件及显著效益,并可节省建设用地,有效控制投资,方便乘客上下,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因此,对槽形梁结构的合理选择应用可以产生显著的综合效益,也是将槽形梁结构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基本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纵梁1、横梁2、桥面板3,桥面板3的两侧设置有纵梁1,桥面板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横梁2。
参见图2,横梁2均匀排布在桥面板3的底部。
实施例1:1孔25m槽形梁:横梁2间距3.4m,设端横梁2两道,中横梁2六道。
实施例2:1孔30m槽形梁:横梁2间距3.6m,设端横梁2两道,中横梁2七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纵向和横向双向预应力结构体系,其中纵向预应力束布置于纵梁1及桥面板3中,横向预应力束布置于横梁2范围之内,当简支梁跨度在25~30m,梁横向宽度在10m左右时,其横梁2截面尺寸为60cm(宽)×70cm(高)。
纵梁1采用工字型截面,腹板4采用斜腹板,并且上、下翼缘不对称。
桥面板3上部设置有轨道,轨道交通车辆行驶于槽形梁两纵梁中间,轮轨走行系统的噪声受到两侧纵梁1阻隔,可减少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两侧纵梁1能防止出轨列车倾覆下落,给行车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32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T型梁梁翼缘板的梳子板
- 下一篇:横向可调预应力单元轨道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