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32816.7 | 申请日: | 2009-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562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闫军芳;王作详;韩宝峰;刘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M1/225 | 分类号: | B60M1/225 |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凤岐 |
| 地址: | 721013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接触 终端 锚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属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的接触线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都需要分段下锚或分断联接,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就是用于接触线端头与其他零件联接的重要零件,终端锚固线夹的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电气化接触网的安全。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锥筒(双耳)螺栓式终端锚固线夹和板型双耳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锥筒(双耳)螺栓式终端锚固线夹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制造成本高、环境适应性差;板型双耳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虽生产、安装、方便,但不适用于大张力、重载荷的线索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不但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安装、调试和维修方便,而且能满足高速、大张力、重载荷线索的使用要求,提高了下锚安装和分断联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整个电气化接触网的安全性能更优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由双耳螺栓(1)、套筒(2)、楔套(3)及楔子(4)构成,套筒(2)的底部制有线孔(7),套筒(2)上端的内壁上制有内螺纹,楔套(3)位于套筒(2)内的下部,楔子(4)插装在楔套(3)内,两者之间通过锥面配合;双耳螺栓(1)的下端轴向制有通孔(9),且通过其上的外螺纹旋装在套筒(2)的上端,双耳螺栓(1)的上端制有连接孔(8),连接孔(8)上插装有销钉(5)。
所述套筒(2)的外壁上制有外六方凸台(10)。所述双耳螺栓(1)、套筒(2)采用铜合金锻压成型后机加而成,楔套(3)、楔子(4)采用铜合金棒材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安装、调试和维修方便,而且能满足高速、大张力、重载荷线索的使用要求,提高了下锚安装和分断联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整个电气化接触网的安全性能更优越。此外,双耳螺栓的下端面顶在楔子的大端面上能防止楔子退出,进一步提高了承力索下锚安装和分断联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楔子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楔子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楔子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3、4、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由双耳螺栓(1)、套筒(2)、楔套(3)及楔子(4)构成,套筒(2)的底部制有线孔(7),套筒(2)上端的内壁上制有内螺纹,楔套(3)位于套筒(2)内的下部,锥形楔子(4)插装在楔套(3)上的内锥孔中,两者之间通过锥面配合;双耳螺栓(1)的下端轴向制有通孔(9),且双耳螺栓(1)的下端通过其上的外螺纹旋装在套筒(2)的上端,双耳螺栓(1)的上端制有连接孔(8),连接孔(8)上插装有销钉(5),销钉(5)上装有开口销(6)。
套筒(2)的外壁上制有外六方凸台(10)。双耳螺栓(1)、套筒(2)采用铜合金锻压成型后机加而成,楔套(3)、楔子(4)采用铜合金棒材加工而成。锥形楔子(4)的内壁上带有防滑螺纹,轴向均布有4个细小开槽(12),使楔子(4)可以弹性径向收缩。
使用方法:接触线(11)穿过套筒(2)底部的线孔(7)和楔套(3)的底孔后,穿过楔子(4)并从其大端穿出,然后把双耳螺栓(1)的下端旋入套筒(2)的上端,并使接触线(11)穿过双耳螺栓的通孔(9)。旋紧双耳螺栓顶住楔子使其沿轴向移动,楔套(3)与楔子(4)的锥面锲紧迫使楔子(4)径向收缩加紧接触线。最后在连接孔(8)上插装销钉(5),在销钉(5)上穿上开口销(6),通过销钉(5)将本实用新型与其他零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8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