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拼装式钢结构棚洞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2711.1 | 申请日: | 200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335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罡 |
地址: | 7100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装 钢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灾后铁路隧道明洞快速恢复工程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拼装式钢结构棚洞。
背景技术
山区铁路隧道外明洞目前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发生诸如地震、滑坡等灾害被损坏后,为保证最短时间内恢复铁路畅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以下弊端:
1、现场施工需要的工作面大。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最基本的材料为钢筋、水泥、砂,同时还需要模板、脚手架等辅助材料,因此现场需要具备一定的场地进行材料堆放及施工开展,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满足的。
2、现场施工工序多、施工周期长。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施工需要的工序主要为场地平整、模板搭建、帮扎钢筋、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工序,从混凝土浇筑成型到形成需要一定的养护周期。因此无法达到快速的目的。
3、复杂环境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适应性差。灾后恢复的施工现场,环境非常复杂,为保证尽快恢复通车要求现场施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由于地形、环境受限导致混凝土的施工无法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拼装式钢结构棚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拼装式钢结构棚洞,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棚洞由多个单榀钢架、柱间支撑件和螺栓构成;所述的单榀钢架有2根钢架柱和一根横向框架梁通过螺栓固定为“∏”型结构,所述的两个单榀钢架平行排列,两个单榀钢架之间设置通过螺栓连接的柱间支撑件,构成一个钢架稳定结构单元,所述的多个钢架稳定结构单元通过柱间连接梁连接构成钢结构棚洞。
上述的棚洞的横向框架梁上设置多根纵向框架梁。
上述的横向框架梁的一端设置在山体侧。
上述的钢结构棚洞的屋面上设置钢板、防水板和吸能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采用工厂加工,现场拼接的安装方式,钢结构构件沿着起重设备行进路线两侧摆放,不需要其他的施工场地。
2、全部采用螺栓拼接方式进行安装,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
3、钢结构施工适应性强,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钢结构棚洞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钢结构棚洞的侧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结构棚洞屋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单榀钢架,2-柱间支撑件,3-螺栓,4-钢架柱,5-横向框架梁,6-柱间连接梁,7-纵向框架梁,8-钢板、9-防水板,10-吸能层。
具体实施例
山区铁路隧道外明洞目前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发生诸如地震、滑坡等灾害被损坏后,为保证最短时间内恢复铁路畅通,本实用新型在山区铁路隧道外明洞采用拼装式钢结构棚洞。
参见图1、图2,图1为钢结构棚洞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钢结构棚洞的侧立面的结构示意图;
拼装式钢结构棚洞由多个单榀钢架1、柱间支撑件2和螺栓3构成;所述的单榀钢架1有2根钢架柱4和一根横向框架梁5通过螺栓固定为“∏”型结构,所述的两个单榀钢架1平行排列,两个单榀钢架1之间设置通过螺栓3连接的柱间支撑件2,将柱间支撑件2交叉设置,构成一个钢架稳定结构单元,所述的多个钢架稳定结构单元通过柱间连接梁6连接构成钢结构棚洞。使用时,将其设置在施工现场在钢筋混凝土预埋柱脚锚栓上。横向框架梁5的一端设置在山体侧。所述的钢材采用热轧H型钢。
参见图1、图3,图1为钢结构棚洞的结构剖面图;图3为钢结构棚洞屋面的结构示意图。
拼装式钢结构棚洞横向框架梁5上设置多根纵向框架梁6,从而构成网状结构的钢架屋面结构;在屋面上依次设置钢板8、防水板9,吸能层10,防止山体落石的冲击,确保棚洞内行车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加强结构的发动机气轨支架
- 下一篇:一种触摸式语音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