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壁厚电子测量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32341.1 | 申请日: | 200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9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明;曾凡奎;侯慎杰;王丽芳;王建平;樊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7/06 | 分类号: | G01B7/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材 电子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厚度测量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材壁厚电子测量仪。
背景技术
管材的壁厚是管材的尺寸指标之一,对管材的机械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根据《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规定,钢管脚手架截面的直径和壁厚尺寸应当采用Φ48mm×3.5mm或Φ51mm×3.0mm的规格。但现在许多生产厂家由于生产工艺粗糙造成管材壁厚不均或为了节省成本降低壁厚,造成市场管材质量参差不齐。如果使用的钢管壁厚不符合国家规定,则会降低钢管的承载能力,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管材壁厚测量通常使用卡口钳、游标卡尺配合实施,由于这些测量工具本身结构的限制,测量只能在管材的端面处附近进行,但实际所用管材端面处常常被人为加厚而无法真实反映管材的实际壁厚,而且管材长度较长,由于无法沿轴向取点测量,只能得到两个端面的壁厚尺寸,这就限制了从整体上了解管材的壁厚情况,无法发现壁厚不均匀的缺陷。从而造成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无法准确了解管材壁厚,而只能粗略估计的情况。许多施工人员根据经验估计管材壁厚,从而高估管材的承载能力,有此导致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壁厚电子测量仪,该电子测量仪是能够深入管材内部测量管材壁厚从而能全面了解壁厚情况的测量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材壁厚测量仪,包括支架、电子显示仪和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由固定座、上横档和下横档组成“匚”型,上横档和下横档互相平行;电子显示仪固定在上横档的一端,触头固定于下横档一端,电子显示仪的活动量杆穿过上横档和触头对准。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是:上述的固定座外形为椭球体。
上述的在固定座与上横档和下横档之间开有圆孔,上横档和下横档互相平行,形状相同,上横档和下横档的长度固定且不可伸缩,上横档和下横档相对方向上均开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材壁厚电子测量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管材壁厚时可深入管材内部,沿管材轴向取点测量,得到不同部位的管壁厚度,从而更为全面地掌握管材的壁厚情况,准确判断管材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管材壁厚电子测量仪,包括支架、电子显示仪4和触头21,支架由固定座3、上横档1和下横档2组成“匚”型,固定座3位于上横档1和下横档2的同一侧,固定座3的外形为椭球体,上横档1和下横档2互相平行;固定座3上开有不同直径的圆孔,圆孔直径分别:两边的圆孔直径为1cm,中间的圆孔直径为0.5cm。上横档和下横档上均开有凹槽,凹槽深度为0.5cm。上述支架为椭圆体,固定座3上开有不同直径的圆孔,其作用一是为了节约材料,二是符合人体力学设计,方便施工人员使用。
上横档和下横档互相平行,形状相同,上横档和下横档的长度固定且不可伸缩,上横档和下横档相对的方向上均开有凹槽。
电子显示仪4固定在上横档1的一端,触头21固定于下横档2一端,电子显示仪为圆形数字显示式,可以选用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圆形数显电子显示仪。电子显示仪4的活动量杆41穿过上横档1和触头21对准。当电子显示仪的活动量杆41和触头21刚接触时,电子显示仪的读数为零。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参见图2,首先,拉起电子显示仪4的活动量杆41,使下横档2连同触头21一起伸入待测管材5的通孔内,并且将上横档1和电子显示仪4及活动量杆41位于管材外部。当电子显示仪的活动量杆41和触头21刚接触时,确保电子显示仪的读数为零。松开活动量杆41,使活动量杆41和触头21分别抵住管壁的外壁和内壁,此时电子显示仪4的读数显示出管材5的管壁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3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