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人工全自动削面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2171.7 | 申请日: | 200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54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韩全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全忠 |
主分类号: | A21C11/22 | 分类号: | A21C11/22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席树文 |
地址: | 721400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全自动 削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将生面团加工成规定形状的仿人工全自动削面机。
背景技术
刀削面是民间传统面食,一般的加工方法是由具有熟练技术的削面师傅使用一个弯折的刀片人工制作,由于技术难度大,一般人无法掌握,因而产量较低,在人流高峰时,很多餐饮场所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如何用机械代替人工就成为一个难题。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ZL99244977.4的削面技术,它的机械技术相当繁杂,使用三个电动机、油缸及微型水泵和三个行程开关等多种辅助设施。本申请人已经授权的ZL200720031276.1制作刀削面的机械,需要皮带轮以小带大进行三级减速,刀片与面团的切削方式会使每层面条都被挤压变形,达不到手工刀削面的口感风味,而且切削出的面条不能自动下锅,可操作性非常有限,因此上述各项专利技术很难进入餐饮市场,形成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以机械行为完成仿手工刀削面切削模式的全自动削面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人工全自动削面机,具有动力机构,其特征是在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偏心轮,偏心轮通过一个往复运动机构与刀片装置支架连接,刀片装置支架上安装刀片并套装在滑杆上往复直线运动,用于将面团推向刀片的面团输送机构位于刀片装置支架一侧,刀片装置支架、滑杆、面团输送机构均安装在上部构件支架上,上部构件支架下端与下部的整机支架连接。
刀片装置支架下端设置有面条输出输送带,面条输出输送带一端装在输出履带主动带轮上,另外一端装在一个被动带轮上。
往复运动机构包括与偏心轮连接的滑动钢套,滑动钢套内套装有摆动滑杆,摆动滑杆一端与活动轴承支架连接,另外一端与扇形齿轮连接,扇形齿轮与安装在大链轮上的被动齿轮啮合,大链轮上装有链条,链条同时通过两个链条轮支撑,刀片装置支架固定在链条随链条往复运动。
所述传动机构是以电动机带动减速机,减速机上装配一个随机转动的单向运动偏心轮,摆动滑杆及其上的滑动钢套通过轴承与偏心轮连接,摆动滑杆上端固定连接一扇形齿轮,下端与减速机支架通过活动轴承支架连接,扇形齿轮制动被动齿轮,被动齿轮与大链轮连结;其进给机构是,在偏心轮连结轴承的对角装置一接触器,接触器与连杆I可分离或接触两种状态,连杆I和与其垂直的连杆II活动连接,连杆II的上端通过丝套与手动丝杆连接,手动丝杆通过单向轴承II与主动轴连接;其切削机构是,刀片装置支架安装在大链轮的链条上,刀片支架下部与刀片装置支架连接,刀片装置支架在滑杆上往复滑动;其输出机构是,输出履带主动带轮通过单向轴承I与链条轮II同轴固定在上部构件支架上,输送带与刀片切削时走向相同。
所述刀片支架上装有滑轮,滑轮在滑垫上运动,滑垫和所述滑杆两端连接在上部构件支架上。
刀片活动压盖通过螺母固定在刀片支架上,刀片夹在其中。
所述刀片由65号锰钢制成。
所述手动丝杆外端装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不仅以机械行为完成仿手工刀削面的切削模式,保证了人们传统观念中手工刀削面的口感风味,而且该实用新型多为往复运动或间歇运动,噪音低,产出高,解决了削面机的技术终端难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此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此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右视图。
1-脚轮 2-下部防护罩 3-电动机 4-皮带轮 5-减速机支架 6-整机支架 7-主动带轮 8-减速机 9-滑动钢套 10-摆动滑杆 11-刀片装置支架 12-链条轮I 13-面条输出输送带 14-被动齿轮 15-大链轮 16-扇形齿轮 17-偏心轮 18-刀片活动压盖 19-刀片支架 20-滑垫 21-滑杆22-面团 23-链条 24-滑轮 25-刀片 26-上部防护罩 27-输送带 28-主动轴 29-丝套 30-手动丝杆 31-输入履带 32-被动轴 33-输出履带主动带轮 34-轴承 35-活动轴承支架 36-接触器 37-连杆I 38-上部构件支架 39-连杆II 40-单向轴承I 41-单向轴承II 42-链条轮 43-螺母 44-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全忠,未经韩全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混凝土泵的卸料装置
- 下一篇:模板背楞及建筑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