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焦化炉门框专用多工位柔性加工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31206.5 | 申请日: | 2009-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5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跃成 |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B23Q3/06 |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王立芹 |
| 地址: | 256401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焦化 炉门 专用 多工位 柔性 加工 系统 | ||
技术领域
焦化炉门框专用多工位柔性加工系统,属于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加工焦化炉门框的多工位简易柔性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焦化炉的门框是大型、异型工件,长度约4~8米,宽1米左右,重量约2~4吨。这样的工件,在批量极少的情况下,可在大型通用设备上加工,但是效率低,质量差。如加工焦化炉门框端面,一般在大型龙门刨床上,用棒铣刀一点点地铣削,效率极低,若想提高速度,加大进给量,则铣削电机、机床的横进传动机构则极易被损坏;又如加工炉门框二侧面的4组3孔12个挂钩螺孔,在大型镗床上加工时,须安装轻型钻模,由于质量轻,变形较大,加工质量不能保证;再如4组12个孔的加工,由于是单孔钻削,因而工件要动12次,还要用行车将工件移动掉头4次,造成了生产的效率低下,质量差,成本的增加。时下,国内几家生产焦化设备的厂家,在炉门框加工中,均采用的是通用设备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专用于加工焦化炉门框的焦化炉门框专用多工位柔性加工系统,提高焦化炉门框的生产加工效率,实现低能耗、半自动加工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焦化炉门框专用多工位柔性加工系统,包括模具工作台、六台三孔钻组合机床、单面铣床、PLC控制系统、四路液压站,其特征在于:六台三孔钻组合机床对称固定在模具工作台的两侧,单面铣床固定在模具工作台的一端,PLC控制系统的输入部分连接操纵按钮、三孔钻组合机床液压滑台和单面铣床液压滑台运行位置的21头触点,PLC的输出部分连接单面铣床的铣削电机、六台三孔钻组合机床的齿轮减速电机、四路液压站以及控制六台三孔钻组合机床液压滑台和单面铣床液压滑台运行的电磁铁。
模具工作台由模具工作台机身,横向夹板,横向定位调正机构,纵向夹板,纵向定位块组成,模具工作台机身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横向夹2和横向定位调正机构,模具工作台机身右端面设有定位挡块,左端面安装纵向夹板和纵向定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焦化炉门框专用多工位柔性加工系统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工作方便.焦化炉门框放在组合模具工作台中,通过接通不同孔距的三孔钻即可完成不同型号炉框的加工;2.提高加工质量.利用组合模具工作台的定位机构,可以准确地完成对炉框的加工,整个门框放在模具内加工,只要首件合格,工装不被破坏,那就保证以后加工的产品均为同一尺寸;3.提高加工效率.三孔钻的不同孔距的布局,可混合安排生产,省掉了大量的调换工装的时间,比用传统通用设备加工,效率提高20倍以上;4、投资少.7台自制组合机床加模具工作台的自制成本加外协部件约15万,约为购买通用设备投资的十分之一;5、节能.本系统共有9台电机,视在功率为34.5kw;传统机床电机的视在功率超过70kw;6、生产文明.除装卸工件须手工操作外,其余加工过程,都是自动化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焦化炉门框专用多工位柔性加工系统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孔钻组合机床轴测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面铣床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焦化炉门框专用多工位柔性加工系统线路传递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焦化炉门框专用多工位柔性加工系统工作流程图。
其中:1、模具工作台机身 2、横向夹板 3、横向定位调正机构 4、纵向夹板 5、纵向定位块 6、三孔钻组合机床液压滑台 7~12、三孔钻加工机组 13、钻杆齿轮箱 14、齿轮减速电机 15、单面铣床液压滑台 16、TX40-A-N铣削刀头 17、CMA200硬质合金可转位重型面铣刀盘 18、铣削电机 19、控制面板 20、四路液压站 21、四路液压站电机 22、调整用基座。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焦化炉门框专用多工位柔性加工系统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跃成,未经张跃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1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