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采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0496.1 | 申请日: | 200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8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胡向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向银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4B1/1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采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炉,尤其是一种改进的采暖煤炉。
背景技术
目前的俗称为土暖气的采暖煤炉的基本结构为,有由内胆、外壳构成的炉体,炉体的下部有炉排,炉排上方的炉体上有进煤口,炉体上端有烟筒,炉体上还有进水管、出水管与内胆与外壳之间的内腔相连通。使用过程中,炉排上的煤燃烧后加热内胆与外壳之间的水,由进、出水管循环至散热片进行采暖。这种采暖炉结构不合理,煤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迅速进入烟筒排走,在炉内停留时间短,且吸热面积小,吸热效果较差,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充分吸收,造成热效率较低,耗煤多,使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采暖煤炉,以提高热效率,降低煤耗。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采暖炉,它有由内胆、外壳构成的炉体,炉体的下部有炉排,炉排上方的炉体上有进煤口,炉体侧面有由烟筒内胆、烟筒外壳构成的烟筒,烟筒内胆内腔与内胆内腔相连通,炉体上还有进水管、出水管,在所述的内胆上端外侧安装有多个水管,水管的上部与环形管内腔相连通、下部与内胆、外壳之间的空腔相连通,环形管内腔经连通管与内胆、外壳之间的空腔相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的采暖煤炉,煤燃烧充分,减慢了热烟气的行走速度,扩大了吸热面积,吸热效果好,从而提高了煤炉的热效率,降低了煤耗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新型采暖炉,它有由内胆6、外壳5构成的炉体,炉体的下部有炉排19,炉排上方的炉体上有进煤口8,炉体侧面有由烟筒内胆18、烟筒外壳17构成的烟筒,烟筒内胆内腔与内胆6内腔相连通,炉体上还有进水管21、出水管13,在所述的内胆上端外侧安装有多个水管10,水管的上部与环形管12内腔相连通、下部与内胆、外壳之间的空腔相连通,环形管内腔经连通管9与内胆、外壳之间的空腔相连通。
各水管10可围绕内胆上端外侧呈百叶状分布。
使用过程中,煤在炉排上燃烧,产生的烟火沿炉体内胆上升,进入内胆上端的多个水管之间,改变走向,穿过各水管后再行走到烟筒内胆内.在这一过程中,水管内的水充分吸收烟火中的热量,且减慢了烟火的行走速度,延长了烟火的停留时间.内胆上端正是烟火温度最高、活力最猛的部位,从而提高了热效率.
在所述的烟筒内胆18内腔与内胆6内腔之间的连通喉口23内有多个喉口水管16,喉口水管上端与烟筒内胆18、烟筒外壳17之间的空腔相连通,下端与内胆6、外壳5之间的空腔相连通。喉口水管内的水也能吸收热烟气中的热量,以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在所述的烟筒内胆18内横向安装有多个烟道水管14,烟道水管两端分别与烟筒内胆18、烟筒外壳17之间的空腔相连通。烟道水管内的水也能吸收热烟气中的热量。
在所述的多个烟道水管14的外面套装有烟尘刮板15,烟尘刮板与烟筒外壳外面的手柄24连接在一起。使用时通过手柄带动烟尘刮板来回移动,就可将落在烟道水管上的烟尘刮除,非常方便。可在烟筒内胆、烟筒外壳底部设置出尘口,以提高排出烟尘的方便性。
所述的炉排19呈管状,其两端分别与内胆6、外壳5之间的空腔相连通。这样,炉排内的水也可以吸收热量。
在所述的炉排19下方有另一炉排20连接在内胆6上。另一炉排上面的炉体上可有进料口4。燃烧未尽的燃煤落到另一炉排上后,可在其上面进行第二次燃烧,且可通过进料口送入引柴,引火也比较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之采暖炉上,炉体的内胆内腔体积可做得较小,这样,煤的添加量也就较小。
在这种采暖炉的底部可有支撑腿1。炉体下面的底部外壳22内还可以有灰箱2。进料口的外面可有盖3。进煤口的外面可有另一盖7。环形管12上方的炉体上可有炊事口,炊事口上可有炉盖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向银,未经胡向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0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