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钠离子交换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9409.0 | 申请日: | 2009-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312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若红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F16K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300山东省济宁市鱼***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钠离子 交换 控制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钠离子交换器的控制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上、下阀体的同步转动改变与阀套、壳体不同工艺孔的对口来改变进出水变向的控制阀。
(二)背景技术
现有交换器阀体一般有两种即单体阀和双体阀。单体阀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阀芯产生磨损,造成渗水渗盐产水不合格,而且单体阀在一体加工件上开很多孔,加工精度要求高,难度大,需要多次换刀,换夹具、换车床,加工成本也较高。现有双体阀是邓氏发明多路阀控制系统。此系统介绍阀体分为上阀和下阀,阀体上开孔为对称分布,系统以中间为进水,通过下阀进入交换柱下口,由交换柱上口进入下阀,再出水。这种方式,水流压紧下阀,增加了磨损,同时由于是控制多路系统(两个柱子产水两个再生),再生时,造成两柱进盐分配不均,宜产生有一个柱子浪费盐液,另一个柱子再生不完全。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阀体磨损轻、阀芯使用寿命长、进盐合理,再生充分的钠离子交换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钠离子交换器控制装置,包括包括阀外壳、隔板、下阀套、下阀芯、上阀套、上阀芯、连接轴和动力轴。
上述阀外壳内设置有隔板从而将阀外壳的内腔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空腔内设置有下阀套,下阀套内设置有下阀芯,下阀芯的下部、下阀套和阀外壳之间围成进水腔,下阀芯的上部、阀外壳和隔板之间围成废液腔;上部空腔内设置有上阀套,上阀套内设置有上阀芯,上阀芯的下部、阀外壳和隔板之间围成盐腔,上阀芯的上部、上阀套和阀外壳之间围成产水腔。
上述阀外壳底部设置有与进水腔相通的进水口,下阀芯内开设有数个分别与进水腔相通的下阀工艺孔,在阀外壳的左下侧和下阀套的左侧对应开设有与下阀工艺孔相通的左柱下连接口。
上述阀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与产水腔相通的产水口,上阀芯内开设有数个分别与产水腔相通的上阀工艺孔,在阀外壳的左上侧和上阀套的左侧对应开设有与上阀工艺孔相通的左柱上连接口。
在上阀芯内还设置有再生工艺孔,再生工艺孔向上连通产水腔,再生工艺孔向下连通盐腔,在阀外壳的右上侧和上阀套的右侧对应开设有通过再生工艺孔和盐腔相连通的右柱上连接口和进盐口。
在阀外壳的右下侧和下阀套的右侧对应开设有右柱下连接口,在阀外壳的右侧开设有与废液腔相通的废液口,右柱下连接口通过位于下阀芯内的工艺孔与废液腔相连通;
下阀芯和上阀芯通过连接轴相接;
在上阀芯的顶部设置有穿出阀外壳顶部的动力轴。
在下阀芯的下部与阀外壳之间还设置有固定轴。
上阀工艺孔为非对称工艺孔,下阀工艺孔为非对称工艺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钠离子交换器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减轻了阀体的磨损,延长了阀芯的使用寿命,进盐合理,再生充分,结构分体加工相对简单。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中上阀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1中下阀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下阀工艺孔,3、下阀芯,4、阀外壳,5、左柱下连接口,6、下阀套,7、隔板,8、连接轴,9、左柱上连接口,10、上阀套,11、上阀工艺孔,12、上阀芯,13、动力轴,14、产水口,15、产水腔,16、再生工艺孔,17、右柱上连接口,18、进盐口,19、盐腔,20、废液腔,21、废液口,22、右柱下连接口,23、进水腔,24、固定轴,25、废液槽。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3对本实用新型的钠离子交换器控制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钠离子交换器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阀外壳4、隔板7、下阀套6、下阀芯3、上阀套10、上阀芯12、连接轴8和动力轴13。
上述阀外壳4内设置有隔板7从而将阀外壳4的内腔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空腔内设置有下阀套6,下阀套6内设置有下阀芯3,下阀芯3的下部、下阀套6和阀外壳4之间围成进水腔23,下阀芯3的上部、阀外壳4和隔板7之间围成废液腔20;上部空腔内设置有上阀套10,上阀套10内设置有上阀芯12,上阀芯12的下部、阀外壳4和隔板7之间围成盐腔19,上阀芯12的上部、上阀套10和阀外壳4之间围成产水腔15。
上述阀外壳4的底部设置有与进水腔23相通的进水口1,下阀芯3内开设有数个分别与进水腔23相通的下阀工艺孔2,在阀外壳4的左下侧和下阀套6的左侧对应开设有与下阀工艺孔2相通的左柱下连接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若红,未经李若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9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