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的焦油氨水地下接受槽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8652.0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3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玖文;王振国;周光武;张兆永;杨逢庭;陶成斌;周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市泰山焦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6 | 分类号: | B65D88/76;B65D88/54;B65D90/48;G05D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自动控制 装置 焦油 氨水 地下 接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焦油氨水地下接受槽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的焦油氨水地下接受槽,适用于焦化行业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焦化行业煤气初冷器焦油、氨水混合液地下接受槽,包括槽体、入口管和液下泵构成,液下泵安装在槽体的中部上壁上,液下泵的安装为现场和配电室两地联锁控制,这样结构的地下接收槽所存在的不足是:1、由于焦炉每班作业计划炉数不一,装煤量根据炉数不同而改变,所以产生的煤气量与焦油、氨水混合液量不稳定,这就势必增加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岗位操作工人需要随时在现场观察,凭感觉开停液下泵;2、由于地下接受槽未安装液位指示,不能观察槽体内实际液位,对开停液下泵不能做到及时控制;3、由于人员素质不一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存在,液下泵往往处于不是常开就是忘记开启,这就势必造成液下泵长期处于空转或溢流的现象,加大了设备磨损,增加电量消耗,焦油产量降低,影响环境卫生,增大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位能自动控制,且造价低、性能优越、操作简单,可有效地减少设备维修次数、降低电量消耗、杜绝焦油氨水溢出等事故发生的带有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的焦油氨水地下接受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有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的焦油氨水地下接受槽,包括槽体、入口管和液下泵构成,在槽体的尾部顶壁上分别设有入口管,在槽体中部上壁上分别安装上液下泵,液下泵的安装为现场和配电室两地联锁控制,其特征在于在槽体的侧壁上设有液位自动控制装置,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底端与槽体底部内腔相连通,在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的顶部设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通过线缆接配电室内的液下泵的开关。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由连接横管、连通竖管、浮球、浮球杆、行程开关的上、下触片构成,连接横管和连通竖管成“L”形固定连接,在连接横管上设有阀门,浮球设在连通竖管内,浮球杆与浮球固定连接,在浮球杆的上端固定上横推柄,在连通竖管的上端设对称的轴向通孔,浮球杆上端的横推柄从连通竖管上端的对称的轴向通孔伸出,在对称的轴向通孔的上、下口沿上分别固定上行程开关的上、下触片;所述的连接横管上的阀门直径为200mm,连通竖管的直经为219mm,均为钢管制作,连通竖管的高度比槽体顶壁高出40cm,在连通竖管的中部至上部设有与槽体相连接的加强板;相邻的槽体可通过连通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焦油氨水地下接受槽相比,由于增设了液位自动控制装置,所以液位能自动控制,且造价低、性能优越、操作简单,可有效地减少设备维修次数、降低电量消耗、杜绝焦油氨水溢出等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带有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的焦油氨水地下接受槽,包括槽体1、1′、入口管2、2′和液下泵3、3′构成,在槽体1、1′的尾部顶壁上分别设有入口管2、2′,在槽体1、1′中部上壁上分别安装上液下泵3、3′,液下泵3、3′的安装为现场和配电室两地联锁控制,其特征在于在槽体1的侧壁上设有液位自动控制装置4,液位自动控制装置4的底端与槽体1底部内腔相连通,在液位自动控制装置4的顶部设行程开关5,行程开关5通过线缆接配电室内的液下泵3、3′的开关。所述的液位自动控制装置4,由连接横管4a、连通竖管4b、浮球4c、浮球杆4d、行程开关5的上、下触片5a、5b构成,连接横管4a和连通竖管4b成“L”形固定连接,在连接横管4a上设有阀门4e,浮球4c设在连通竖管4b内,浮球杆4d与浮球4c固定连接,在浮球杆4d的上端固定上横推柄4f,在连通竖管4b的上端设对称的轴向通孔4g,浮球杆4d上端的横推柄4f从连通竖管4b上端的对称的轴向通孔4g伸出,在对称的轴向通孔4g上、下口沿上分别固定上行程开关5的上、下触片5a、5b;所述的连接横管4a上的阀门直径为200mm,连通竖管4b的直经为219mm,均为钢管制作,连通竖管4b的高度比槽体1顶壁高出40cm,在连通竖管4b的中部至上部设有与槽体1相连接的加强板6;相邻的槽体1、1′通过连通管7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市泰山焦化有限公司,未经莱芜市泰山焦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86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