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置在油罐车底部的加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27597.3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001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范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4 | 分类号: | B67D7/04;B67D7/36;B67D7/62;B67D7/7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2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置 油罐车 底部 加油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置在油罐车底部的加油系统,既可作为底部加油车使用,又能够实现普通加油车的功能,满足将本车油品向其它车辆或容器动力加注,或将外部油品吸入本车罐体,属于改装加油车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油罐车油品加注分上装加油和下装加油两种,上装加油是通过罐体顶部加油口盖加注,油气排放到大气中去,既不环保,又不经济,更不安全。现在欧美等国家已普遍使用下装加油技术,下装加油即底部加油,是通过罐体底部卸油阀、海底阀向罐内密闭加注油品,产生的油气通过油气回收管道回到油库,可以解决上装加油的弊端。
根据GB20951-2007《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在2012年1月1日前,全国设市城市及承担设市城市汽油运送的油罐汽车都要改造底部加油。现底加油车辆正在国内逐步推广实施。
现在国内改装的底部加油车,借鉴国外技术,没有考虑中国油品加注和运输的国情,一般都不配置油泵,无法实现用自身车载油泵装、卸油;或因配置车载油泵但影响了底部加油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国产底加油附件质量不稳定,底加油改装后易出现阀门关闭不严或阀门损坏而产生渗、漏油现象。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配置在油罐车底部的加油系统,既可作为底部加油车使用,又能够实现普通加油车的功能,满足将本车油品向其它车辆或容器动力加注,或将外部油品吸入本车罐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配置在油罐车底部的加油系统,包括设有海底阀和卸油阀的加油管路,还包括一个三通阀,该三通阀一个阀口通过管路与海底阀相连,另外两个阀口中一个阀口通过油管与油泵连接,另一个阀口通过管件与卸油阀相通,所述油泵出口连接有二通球阀。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油泵与海底阀之间设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由于在海底阀和卸油阀之间,增加了三通阀,该三通阀平时处于关闭海底阀一端的状态,能够杜绝因海底阀和卸油阀质量不稳定带来的油品渗漏的现象;三通阀接通海底阀一端与油泵一端后,能够实现将本罐油品通过油泵动力泵出的功能;三通阀接通卸油阀一端与油泵一端后,能够实现将外部油品通过油泵,向罐内加注油品的功能;
2.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法规的要求,能够满足两种使用功能要求,结构简单,改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适合国内国情。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海底阀,2油泵,3过滤器,4三通阀,5二通球阀,6卸油阀。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包括设有海底阀1和卸油阀6的加油管路,还包括一个三通阀4,该三通阀一个阀口通过管路与海底阀1相连,另外两个阀口中一个阀口通过油管与油泵2连接,另一个阀口通过管件与卸油阀6相通,所述油泵2出口连接有二通球阀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油泵2与海底阀1之间设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如下:当接通三通阀4的海底阀1一端和卸油阀6一端、关闭与油泵2相连一端,即可实现底加油操作;接通三通阀4的海底阀1一端和油泵2一端、关闭卸油阀6一端,接通二通球阀5,即可实现将本罐油品通过油泵动力泵出的功能;接通三通阀4的卸油阀6一端和油泵2一端、关闭海底阀1一端,即可实现将外部油品通过油泵,向本罐内加注油品的功能。
制造时海底阀1和卸油阀6的加油管路口径及加装的三通阀4的口径一致,不会影响底加油的油品通过性。
上述说明仅解释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提示作出许多变化,上述变化属于现有技术,不能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75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摩托车头盔
- 下一篇:具有双向变形功能的液体包装容器